第一百七十一章 右匈奴故地(8)(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一百七十章右匈奴故地7)
沿著故道走了幾十裡地以後,漸漸地有一些灌木頑強地生長在這些地方,沙丘上也出現了人影。
“燕王,這些都是薛延陀人,彼等現在在沙地裡抓蠍子”,完顏虎介紹道。
“抓蠍子?何用?”,李晟基問道。
“呵呵,這些薛延陀人就盤踞在這沙地一帶,居延海以北,大湖以南,廣袤無垠,全是這種沙地、荒原,一般人很難生存,偏偏這些薛延陀人活得好好的,這些蠍子嘛,當然是彼等的食物”
一邊的李晟基卻在想著:“按照完顏虎所說,這裡的大戈壁只怕有幾十萬平方公里,如果薛延陀人都散住在各處,想將他們收攏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過隨著向前行進,一塊小綠洲出現在眾人面前,周圍密密麻麻都是帳篷,綠洲附近散養著一些羊群,馬匹也有一些,不過數量很少。
“燕王,像這樣的小綠洲一般的部族瞧不上眼,在薛延陀人眼裡卻是無價之寶,看到沒有,這樣一小塊綠洲,就生活著上千薛延陀人”
李晟基稍稍鬆了一口氣,不過這麼多人擠在這麼狹小的區域,養的羊群也有限,他們是靠什麼生活的?蠍子?那也太不靠譜了。
他看到綠洲附近走動的幾個薛延陀人,個個身材高大,好像並沒有受到食物短缺的影響。
等他將這個疑問提出來,完顏虎哈哈大笑,“薛延陀人天生高大,有一身氣力,不過腦子卻不好使,現在大湖附近稍微高大一些的樹木都被砍光了,不過前面的燕然山卻有的是,牧民們用的木料都是此山所出,不過此山到大湖尚有四五百里路,道路崎嶇,運輸不易”
“偏偏這些薛延陀人除了一身力氣,還耐渴、耐行,一個人扛著兩三百斤的木頭行走在這荒原上,餓了、渴了就吃草根、抓蠍子、野兔,累了就抱著木頭在大漠裡睡覺,來到大湖後,就用木頭和牧民淘換一些食物、衣物”
李晟基他們在綠洲補充了一些水,這些薛延陀人很友善,倒不是很畏懼完顏虎這位大湖區域的“頭領”。
一行人繼續向前走,沿途見到不少扛著大包小包的薛延陀漢子。
“去居延海交易的牧民多半會僱傭薛延陀人,讓彼等跑一趟,給一頭羊或者一包鹽就可以了”
……
完顏虎帶著他們走的路線先是折向東北,走了約莫三百多里地後又折向西,沿途到處是沙丘、荒漠、戈壁,一開始眾人還興致勃勃地欣賞荒原的景色,後來漸漸地便沒心思欣賞了,一門心思跟著完顏虎尋找水草。
途中遇到了多次猛烈的風沙,當風沙刮過來時,天上漆黑一片,風沙撞擊在臉上生疼生疼,七月份的天氣白天酷熱無比,晚上又瞬間下降到零度左右,也不知道薛延陀人是如何在這片大戈壁裡掙扎下來的。
又走了大約三百多里路後,眼前的境況稍好了一些,各種植物逐漸多了起來,不過也就是和勝州大草原邊緣的荒原差不多。
這裡住的薛延陀人更多,養的羊群和馬匹也多了起來。
又向西走了幾十里路,一抹綿延不絕的大山便出現在大漠北邊的遠處,山頂上隱隱還有積雪。
“這便是燕然山”
看到燕然山,李晟基心情有些激動——著名的“勒石燕然”之處啊。
燕然山附近的境況就好多了,有好幾條河流從山上留下來,此處的草場雖然與陰山、青山的草場沒法比,但比薛延陀人居住的地方就好太多了,河流附近,有大片的帳篷、牛羊馬匹。
看這些牧民的裝束,李晟基估計是剛剛從陰山以北遷過來的阻卜人,他們見到有幾百騎、上百頭駱駝突然出現,都暗自戒備,有的還吹響了牛角,不過完顏虎騎馬跑過去罵了一通後,這些人便歇菜了。
越往西走條件越好,終於等他們看見一條大河出現在眼前時,大片的草場、森林也隨之出現在遠處。
“這便是渾河,夏季發大水河水渾濁不堪,不過現在卻清澈得很”
渾河在此處是“大河”,最多就是平定州綿蔓水的規模,不過在廣袤的荒原上突然有這麼一條河流出現,稱之為“大河”亦不為過。
渾河發源於燕然山,向西注入注入大湖,渾河與燕然山之間最重要的地方自然是後世的烏里雅蘇臺了,不過在此時還是一個小部落佔據的牧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