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右匈奴故地(6)(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三日,李晟基帶著兩百騎沿著弱水北上了,完顏虎自然也在隊伍之中。
此次北上,除了兩百騎之外,還帶了一百頭駱駝的貨物,不過不是用來販賣的,而是結交各部的禮品。
甘州到居延海有三百多里,弱水兩側大片的農田和草場歷歷可見,看到沿途的農田,李晟基也在思考。
在這種地方與草場掙地是否合適?這些地方,包括居延海,在後世大多成了荒漠,是否與過度開墾有關係?
漢人種地,開荒引水造成內澇鹽鹼化是一方面,另外他們的生活需要大量的木材,一個間接的結果就是造成了田地附近大量的樹木、灌木砍伐一空,結果又導致水土流失。
而牧民在這方面的消耗就小得多,燃料主要用曬乾的牲畜糞便當然了,也可能跟附近沒有大量的樹木有關),環境保持得相對較好。
李晟基目前在燕軍轄地由於大量使用了煤炭,對木材的需求就沒有那麼大了,而開墾農田,也是逐漸在恢復大唐開元年間的故田,並沒有開荒造田。
看來自己得像後世那樣對轄區的土地進行一些規劃了,何處適合開墾,何處適合放牧,何處適合建設工坊,都要規劃、約定得清清楚楚才行,否則今後一旦人口增多了,過度開墾、過度放牧的問題就會凸顯出來。
不過這些問題的出現估計要到十年以後了,唐末以來,人口銳減,不到一代人二十年)的努力,很難恢復到開元時期的盛況。
路上,王孝章偷偷地對李晟基說:“我在甘州好像見到了張傲曹,不過也不能確信”
“張傲曹?”,一提到此人李晟基便氣不打一處來,此人先後在靈州、涼州、蘭州待過,不過都沒有站穩腳跟,靈州除了軍隊家屬便是商戶,蘭州、涼州又都是胡人掌控著,他這樣的混混都吃不開,最後他去了沙州敦煌),聽說在那裡倒慢慢站穩了,不過李晟基後來已經很少關注他了,各處的據點都是王存章的人在佈置。
“他到甘州來作甚?”,隨後便懶得想這事,張傲曹如果能做出一點成績算是意外的收穫,沒有的話也無妨,只當沒有此人的存在。
五日後終於抵達居延海了,李晟基一見不禁有些恍惚,眼前的人煙繁織,農田、草場密佈,哪像後世的凋敝景象。
此時的居延海由兩個大湖組成,加起來的面積只怕比後世的青海湖還大,湖泊的北邊是一系列光禿禿的荒山,赤紅的顏色分外奪目。
兩個湖泊一個湖面呈現較深的藍色,一個則較淺,估計較深的那個含鹽量較高,而另一個較低。湖泊周圍不僅有大片的草場,還有大量的樹木。
同城位於大湖的南邊的弱水邊上,建於大唐時期,當時設有一名手捉鎮守,眼下被甘州回鶻命名為同城縣,由一名回鶻將領率領三千騎在此鎮守。
同城規模不大,最多與雲州的縣城類似,不過城裡卻熙熙攘攘,熱鬧非凡。
聽王孝章介紹,同城的稅賦在甘州回鶻轄地僅次於甘州、涼州,李晟基一聽便得知其中的關鍵——必定是與北邊的契丹諸部來往密切才有可能,甚至遙遠的黠噶斯參與其中也未可知。
果然,在完顏虎的介紹下,城裡確實有不少大湖盆地來的人,薛延陀、葛羅祿、粘八葛、白韃靼,他甚至還見到了黠噶斯人!
當晚,李晟基又接見了兩個人,一個薛延陀人,一個黠噶斯人。
這位薛延陀老人身材高大,不過面上卻是一副畏畏縮縮的模樣,他的名字也叫延力居,與來自勒勒河河谷薛延陀老人的名字一模一樣,他估計是延部的,薛延陀是由薛部和延陀部兩個部落的統稱。
最後一問,才得知力居在薛延陀土語裡是智慧的意思,延力居,意思是延陀部有智慧的人。
老人的相貌介於突厥人與東胡人之間,聯想到深居貝加爾湖畔的那支薛延陀部落,李晟基猜想這支部落多半是從歐洲草原來的遊牧民族與東亞大草原的東胡人的混血部落,估計很久以前居住在高寒地帶的叢林裡,後來輾轉來到大草原,不然的話,就很難解釋他們這樣這樣一支騎馬步兵的存在。
抑或他們是遙遠的羅馬帝國的後裔,祖上有以步軍對敵的傳統?
延力居以為雲中商人請他來是談生意的,“我部願以十隻羊換一口雲中鐵鍋,如果加上刀具和鹽巴,可再加上一匹馬”
延力居以前用五隻羊在居延海同此地的商戶換一口鐵鍋,可惜的是這些鐵鍋、鐵壺質量粗糙,能用上一年就不錯了,現在雲中鐵器蜚聲漠北,薛力居一咬牙,決定加上一倍的價格。
看著從前有二十萬大軍縱橫大漠的薛延陀部淪落到今天這個樣子,李晟基不禁浮想聯翩。
老實,估計是混了斡朗改等部族的血液,記得歷史上記載,李世民悔婚之後,夷男可汗仍然心向大唐,唐朝皇帝多次索取牛羊馬匹,薛延陀部都是毫不猶豫提供,而大唐也是利用這一點大破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想到這裡,李晟基臉上不禁有些羞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