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6章北涼的希望(第2/3頁)
章節報錯
可現在讀書當不了官,還不能當飯吃,誰還去讀書?尤其是窮苦人家的孩子更是沒銀子讀書。
在北涼的地界上正應了那句話:百無一用是書生。
“以前沒用,但以後就有用了。”
翁文濟沉聲道:
“治理三州,絕不能僅僅靠中原抽調過來的官員,就算這些官吏們再清廉、再努力,他們終究不如本地人更瞭解北涼。
所以北涼需要更多的本地學子進入官場,為民謀福!
老臣建議,從中原吸納遊學士子入涼、開設私塾、學院,官府出錢資助,確保他們的收入;
另外也要鼓勵有心求學的年輕人進入學堂、飽讀詩書,沒必要所有人都去種地、從軍。
就比如此前老夫提到的因為戰亂、饑荒出現的那些孤兒,完全可以由官府出銀子供他們讀書求學、等他們長大成人自然會為朝廷效力。
咱們要為北涼培養出一批讀書的種子,這裡的百姓歷經磨難、浴火重生,只要稍加培養磨鍊,日後必是國家棟梁!
等讀書種子遍地開花,他們同樣可以透過科舉入仕途、進官場,甚至有機會去京城,位列中樞。
北荒失陷四五十年,朝中為何提及者寥寥,不聞不問?還不是因為朝中無人,沒人願意替北涼開口說話。
試想一下,日後六部大員中有眾多北涼籍的官員,朝廷自然會更加重視邊關,於國於民,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老大人說得唾沫橫飛、情緒激昂,甚至眼眶都有些溼潤了。
因為老人自己就是北涼出來的讀書種子,更知道這些年來朝廷上沒有北涼官員的壞處。
所以他希望能在朝堂上看到越來越多的北涼學子、北涼年輕人。
他口中的未來希望,正是那些歷經磨難的莘莘學子!
“老大人說得好、看得遠啊~”
顧思年喃喃道:
“不瞞您老說,此事我與蘇大人之前也曾多次商議過,可惜當時戰亂未止,兵戈不停,想吸納讀書人入涼開設私塾猶如天方夜譚。
如今三州安定,正是推行此事的大好時機!”
“太好了!”
翁老大人急忙起身,毛遂自薦:
“王爺,此事就交給老臣吧,定要讓讀書種子遍佈北涼!”
“您老?”
顧思年有些猶猶豫,苦笑道:
“不是本王不相信老大人的能力,可您老還需要主持各州水利、墾荒,眼下還要扛下辦學的擔子,忙得過來嗎?”
“是啊翁大人,要不還是我來吧。”
蘇晏清也在邊上勸著:
“您老可以休息一陣。”
“哎,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