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凌欣說道:“爹爹閉關前曾親口說過,掌握內勁是成為真傳弟子的必要條件。”

“入室弟子之中,自有不少驚才絕豔之輩憑著自身苦修,觸及了武道第二境的煉筋境界。”

“然而能憑一己之力,初步掌握內勁用法的人才,這一代的道觀弟子中連一位也沒有。”

她微微一笑,說道:

“而各位眼前的沈澄師弟,不單年僅十六便躋身煉筋境,與大師兄昔日的寵兒阿秀師妹相當……”

“更是在借得內丹功的短短時日內,悟得了運用內勁的法門,真傳中又有誰有此過人資質?”

她為著讓在場眾人把話聽明白,刻意簡化了話語裡頭的邏輯。

事實上,只要沈澄一日不曾把一百五十三本抄本盡數參研透徹,並花費驚人的時光融會貫通,與內勁相關的知識便仍然只是知識。

而她雖知沈澄讀書進境飛快,卻也決不會相信對方暗地早就把內丹功全書看完。

沈澄出拳時隱隱帶有內勁的緣由,乃是他的清明拳練到了高深境界。

外在的拳架動作,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內在的吐納呼吸。

大涼“武經”有云,吞吐春雷者,手必快若明電。

當然,沒曾真正經由內外氣功結合修出內勁的沈澄,離靈活運用力量仍有一段遙遠距離。

就像一位巧匠,縱然掌握了巧奪天工的雕琢技藝,若然只扔給他指尖大小的木塊,他也刻不出甚麼驚天動地的作品來。

沈澄日後修煉在於兩點,一是通讀內丹功修出內勁,為自己找得一塊足夠大小施展技藝的木頭。

其二,則是繼續精進武功技藝的熟練等級,把手藝磨鍊至縱在小塊木頭上猶可遊刃有餘的地步。

短短一瞬之間,姚凌欣便為沈澄想好了日後修煉之道的大要,諸般細枝末節都也有了想法。

可她清楚殿上沒幾個人關心這些。只要親眼見證力量,他們就會順服。

只見她拂塵輕輕於柱上一掃,霎時間便把沈澄留下的拳印抹去,漫不經心得就像只是伸了個懶腰。

整座正殿的目光都射在她身上,張天鵬、張山河的面容更是剎那僵硬。

姚凌欣卻只瞧著沈澄,笑道:

“這就是內勁練到家後能夠做到的事情。功夫一到,搏虎鬥熊,碎石破玉,均是等閒。”

“現在隨我去拜候爹爹,瞧他老人家是否願意成就你一身本事。”

步往明真觀主所居木屋的道路上,到處是道觀子弟的屍首。

五家子弟的屍身雖也不少,卻以迴風手李家之人為主,胸前繡著代表李家的小弓小箭。

姚凌欣自從出了正殿便沒再說話,獨個兒走在最前頭,誰也瞧不見她此刻臉上是何表情。

倒是文孝峰主動跟沈澄說話:“這些混蛋是李家家主李雲秋親自領頭的精銳,若非他們聽得嘯聲主動退去,我們可真未必能抵得住。”

沈澄問道:“李雲秋功夫如何?”

文孝峰笑意無奈:“在我之上,真傳之中,恐怕只有大小姐和大師兄能與之抗衡。”

一旁韓明安聽了卻不樂意了:“你問過我沒有?待我有機會與這老小子交手了,再作定論也不遲。”

無視打情罵悄的兩人,沈澄垂起眼眸,心底思索道:

“也就是說,比沈紅葉和馬折韁更強……”

沈澄知道同是煉筋境,武者之間的差距說不定比煉筋境與煉皮境間還大。

每位武者視乎所學武術,對根骨的修煉程度各有不同,結合力道、靈巧等因素而成為綜合的戰鬥力。

但根骨仍然是最重要的一環,決定了一個人目前處於何等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