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明公不若取一官身(第2/2頁)
章節報錯
現階段來說,趙泰手下的組成部分雖然職責分明,但在稱呼上卻有些亂,不正式。
就比如將軍,在他這肯定是不合規的,但沒人管也就沒人在意正不正式的問題。
“稟明公,現今莊中軍隊已擴至千人,多數為新兵,應明公所令分為三百弓兵,三百盾兵,四百步刀兵。”
“除盾兵步刀兵裝配尚算完備外,弓兵軍械不足半數,需等趕製出來才可。”
“另明公所令軍校已建立,跟趙學分離,教官暫由屬下擔任,擇優者培養軍官人才。”
軍校要學的就是如何打仗,現在也就是個草臺班子,還得以後再慢慢完善。
連學員都是從軍隊裡挑選,矮個裡拔高個,趙泰相信以後的高個只會越來越高。
“不錯,軍械我會讓匠人儘快趕製,平日周將軍就多辛苦些,儘快將軍隊訓練出來。”
軍隊這方面比較起來還是單調了一些,就連夏侯蘭那裡都進展緩慢。
論起誰最忙,管的事最多,齊周肯定有一肚子的苦水。
反正趙泰看他那消不下去的黑眼圈,應該不止是學習導致的。
“明公,趙莊外磚窯已建十座,按每窯兩日出磚一萬三千算,每月約可為治下供二十萬磚。”
“現明公擴城,磚窯還需繼續擴建,否則難以供應消耗。”
土窯大約都是一個月才能燒一窯磚,因為還得等磚胚風乾,但可以採用階梯制,人不停窯不停。)
需求量增加,趙泰當然知道會不夠用。
“增窯之事中濟酌情考慮,繼續說。”
“喏。”
“除磚窯外,石灰窯已建兩座,如今已開始試燒石灰,不日即可出成品,投入使用。”
“另黑山村往鐵礦之路已粗闢半餘,過幾日即可連通兩地。”
別的像土地,房屋,人口,教育這些他都沒提,儘管做事有他一份,但真正管這些的卻是王翠,直接對趙泰負責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議事那肯定不是光聽彙報,趙泰把他們叫來,是要商議下一步的走向。
雖然很多事情他都可以一言而決,甚至怎麼搞他直接說就行。
可人力有時窮,趙泰也不是那種多智近妖,沒有短板的人物。
他還是想聽手下的意見,哪怕不行也沒關係,集思廣益比他一拍腦袋想的更好。
“諸位皆已跟隨於我,許多事情不言自明,既能坐於此處全乃可信之人,不若說說,往後該如何發展?”
沒有人會不清楚趙泰的志向,他們都可以說是聰明人,但趙泰的問題卻不一定有人能回答得上來。
一直以來在大方向上都是趙泰在決定,從來沒有詢問過別人的意見,也沒人能給他提建議。
不過趙泰這突然的詢問,讓齊周舒了一口氣,因為在他看來,明公終於是想起他們這些人了。
要是趙泰還保持著乾綱獨斷的行事風格,就會顯得他們沒存在感,像廢物一樣。
沒有人會不想展露本事,也不會有人會討厭一個納諫如流,英明有決定的主公。
遇到這種事,坐在末尾的鄭琛眼觀鼻鼻觀心,工具人的覺悟在場無人能比。
“欲圖遠謀,需得治地戶數盈足,明公不若取一官身,涉跡於外。”
齊周有才幹,不算太厲害但也能看得出趙泰的短處。
開發黑山雖然可行,但那需要的時間和人太多了。
言下之意就是讓趙泰別死盯著黑山山脈,讓他想辦法弄個官身,有個真正的地盤。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什麼都要自己建,那發展太慢了。
不過他並不知道,趙泰早有此意,就是目標太大,他自己都有些沒把握。
喜歡從提ak47到三國種田開始請大家收藏:()從提ak47到三國種田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