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河底暗潮湧(第2/2頁)
章節報錯
“想想送禮人的目的就能猜出來了。“周煄輕笑,保持神秘感。
“那他們究竟想做什麼呢?”易雲揪著信紙想了半天,摸不著頭緒。
周煄提示道:“和你做生意是一個道理,想要什麼,就暗示什麼。”
易雲想了想,不確定道:“舅舅的年禮雖然豐厚,但有鄭文的這份禮襯托著,作為託管封地來說就少了。鄭文這是想暗示咱們舅舅中飽私囊,而且貪得數額巨大。讓你不高興,然後換個人監管羊城?”
“很有可能。”周煄點頭。
“是不是沒說到點子上,別顧忌我面子,說好的教我,你不說實話,我怎麼學。”易雲笑著拍了拍周煄。
“是實話。一切都是猜測,說不定是巧合呢。”這話說出來周煄自己都笑了,道:“普通年禮送過來,就算是湊巧價值相同或者禮物重複,都有可能是巧合、潛規則或者是兩邊人心照不宣,為上者不能輕易猜忌。之所以懷疑他們,是因為暗衛早就探到鄭文送禮的先遣隊到了封地卻不上門拜見,反而隱藏行蹤,打聽封地建設,然後盯著舅舅的年禮,一併送進府中。這樣鬼祟的行為那是一定問題了。咱們剛才猜都是正常的,但也要反過來想萬一這就是一個挑撥離間的計策呢。”
“哎呀,好複雜,一個事情懷疑是對的,不懷疑是對的,往正常方向想是對的,往反方向想還是對的,我不行了。”易雲搖頭長嘆一聲倒在炕上,現實演繹暈倒的含義。
“哈哈,這下抓瞎了吧。”周煄笑著扶起易雲道:“其實這些分析都是幕僚做的,先給你演示一遍,是讓你清楚整個流程,這些是不必我們做。一個人的思維總有定式,算計我的人肯定清楚我的思維模式才敢算計,交給幕僚匯總多方意見就避免這種陷阱。以前遇上這種事情,我先聽幕僚的分析,他們分析的時候不能帶有主觀感情,只需要一二三把各種可能列出來,然後標明可能性大小。我也不能在心裡先入為主的覺得那種可能是真的,一切交給暗衛去查,查到證據才知道什麼是真的。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用證據說話,不能偏聽偏信。”
“這麼說來,我們能做的就是知道有這麼一回事兒,剩下的都是下面人總結好報上來。那和傀儡何異?”然過這樣還要他們做什麼,屬下就全部辦好了啊。
“最後拍板做決定的是我們,決定方向的是我們,怎麼會是傀儡。再說,這是對不緊急、不重要事情的處理,遇到像去年大戰那種,就要在瞬間做出決定,靈活機變。能下這樣的決斷與平日裡形同傀儡的練習分不開。”
“看來我要學的還很多。”易雲嘆息道。
“已經很好了,真的,我剛接觸這些的時候,常常晚上睡不著覺,一遍又一遍的沿著不同方向推理,生怕哪裡沒想到,一招踏錯,滿盤皆輸。”他那時候,輸了就是性命不保。
易雲挑眉問道:“那時候你幾歲?”
周煄摸摸鼻子,不好意思道:“五歲?週歲是七歲,真的,七歲。”周煄多加兩歲安慰易雲。
“完全沒被安慰到。”易雲長嘆一聲。
“循序漸進,慢慢來,我們還有很多時間呢。”周煄笑道,封地是他的,他又年輕,他們在這片土地上至少還有十年時間,足夠轉變大部分人的觀念,培養一批符合他們價值觀的新一代青少年。
按照他的估算,皇帝至少還有十年的壽命,到時候太子不知能不能熬到,若是太子有福氣長大,他也才十二歲,需要以為輔政大臣,他完全可以作為攝政王再主持朝政十年。他對皇帝的影響力非常大,現在皇帝實行的政策,很多都有他的影子。他還是太子的老師,若是能教育好太子,讓他認同自己的執政理念,那麼就是三代人共同實行具有延續性的政策。周煄的理想也一定能實現。
若是太子不幸薨了……一切就更好辦了。
“對了,京城的賞賜到了嗎?”周煄突然想起來。
“到了,十分豐厚,上皇和陛下對我們的賞賜僅次於太子。太子還是孩子,很多都是華而不實的擺設,不如我們這邊實用,真要算起來,也分不出高低。”至少在禮單上,太子作為儲君,國之副貳用的是“九”,他們作為藩王,例比諸侯,用的是“八”。
“皇后娘娘的賞賜呢?”
“跟著兩位陛下的例略減,但對比起來還是十分豐厚。賜下的鳳釵、紫金帛之類的,都是貢品。“
“對比?和誰比,現在能鎮守封地的藩王就我和寧王叔祖,我從小養在兩位陛下跟前,關係親近是寧王能比的嗎?若是皇后的賞賜真的少於寧王,那才是打我的臉呢。紫金帛這種華而不實的東西,除了擺著好看,連最正規的大禮服都只能用在披帛部分,又重又沉。”周煄不高興了,他啊,也是寵壞了,無意識之間,他也把上皇和皇帝身邊第一人的位置劃在自己名下吧。口口聲聲說猜忌,可對他們還是依戀。
易雲不說話,她已經放棄在這個問題上糾正周煄了,皇后娘娘確實對周煄有意見。
“好了,不說娘娘了至少安國公府的年禮很合適,中規中矩,略有加厚,符合常理。”易雲笑道。
“即使不知安國公知道皇后的想法不?”周煄冷笑道。
這還轉移不了話題啦?易雲不想在年禮問題上糾纏,問道“年宴準備的怎麼樣了?“
“放心,有程木和青竹領著幕僚團做呢,府中的內務有春妮、夏枝幫忙,不會錯的。”今年是開先河的一年,必須要打出新氣象來,周煄對年宴也很上心。
先河的確是先河,
喜歡穿書之離題萬里請大家收藏:()穿書之離題萬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