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國事和家事(第1/3頁)
章節報錯
“何解?”
“二伯,這王妃母族加封,是推恩吧?”
“沒錯。”
“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兒,我朝推恩適用於藩王鎮藩,也可在加封皇族姻親上也該適用。加恩易雲的父母甚至親族,是感謝他們養育了一個鐘靈毓秀的女兒,易南早年戰死,於女兒只有生恩,是其母把她養大,有教養之恩,後來其母改嫁,把易雲託付給大伯照料,總共有三方出力,最後卻獨獨易雲之母有功不賞,這代表著朝廷風向的封賞,有失公平啊。”
“改嫁了,就不算易家人了。”皇帝承認周煄說的對,可皇家的封賞是最不講“公平”的。
“可能是我詞不達意,我想說的是易雲母親的功勞與她是不是易家人沒有關係,她的功勞在於生養易雲,而這次恩賞正是有易雲帶來的。”
“就算你說的有道理,那‘更’字做何解?”皇帝皺眉,心裡並不是很想惠及易雲之母。若是她改嫁的是個山野村夫,那給個七品孺人的名頭,甚至直接一點金銀就足夠讓她感恩戴德。可她改嫁的是當朝武將,三品將軍,而且是鎮守東北,防範異族的實權大將。不說這樣一次比一次嫁的好的女人有多深的心機手腕,只說這封賞一下去,讓鐵永林將軍情何以堪。大丈夫不能廕庇妻子,反而讓前夫的女兒帶來榮耀,不知道的還以為是皇帝不滿,故意打臉來了,不妥當!
“這就要牽扯另一樁大事了,二伯可知現在朝廷對改嫁還沒有定論,既不支援也不反對,可國中相差甚大,江南守節為美,邊關改嫁成風。”周煄問道。
“自然知曉。邊關多有戰死,女人生存不易,所以改嫁的多。再說了,禮不下庶人,那些三從四德的,在底層平民之間想必也是無用。”
“二伯一針見血說出了最關鍵的。”周煄面上讚歎,心裡卻覺得他說起庶民百姓的口吻是不是太過輕蔑了。“生存二字才是最關鍵的。倉稟足而知禮儀,也是皇爺爺當政這些年四海昇平,百姓才有這些念想。現在繁榮之地守節成風,甚至有望門寡出現,還有些官員為了政績邀名,又把貞節牌坊給弄出來了。這種東西教化民眾的功效不大,禁錮的僅僅是女人而已,更多的還是害處。”
“別的害處不說,只說最明顯的兩點,一是阻礙人口繁衍;二是造成宗族勢大。當年在德安的時候,臣就發現了這一點,後來又轉戰各方,看的多了,感觸就更深,到了西北才進一步想明白了是怎麼回事。臣做了一個簡單的統計資料,還在府裡,呈上來陛下一看遍知。”
皇帝皺眉看著周煄,待他稱呼一變,皇帝就知道周煄是以朝臣的身份在和他說話了,真的有這麼嚴重嗎?皇帝用眼神詢問。
就有這麼嚴重!周煄堅定的看著皇帝。
“去取。”皇帝頷首。
周煄叫了青竹進來,現在他有資格帶兩名隨從入宮,一直等在外面。周煄讓青竹附耳過來輕聲嘀咕一陣,青竹就快步出宮,飛馬回府取資料過來。
“怎麼想到去管這些東西?”皇帝問道。
“靈機一動罷了,當初就是好奇,後來沒想到越研究,門道越深,甚至深到了影響國政的地步。臣的資料還有許多不足,若不是話趕話到這兒了,岳母的推恩封賞又是一次極好的機會,臣不會此時說,原本想再完善一些的。”
“想了幾年,查了幾年,還不完善,看來你是真下功夫了。好吧,朕知道了,你繼續說。”皇帝終於把這件事從“給親戚拉好處”的定位改成了“朝政國事”。
“先說宗族勢力吧。”周煄喝了口茶,滋潤自己乾燥的口腔,道:“自秦以來,官不過縣,禮不下庶人,最底層的治理依靠鄉紳、宗老,造成宗族勢力龐大。很多地方官到任,首先就要拜訪那些世家大族,都說強龍不壓地頭蛇,沒有這些豪門大戶的支援,官位都坐不穩。這些大戶有時候又和至仕的老臣、皇族姻親宗室之類的牽扯,情勢複雜,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是律法政令管不住百姓這是肯定的,除非是命案,很多都是鄉紳族老判罰,有時候他們甚至左右人命大案。哼!他們有什麼資格帶朝廷命官行事,竊取朝廷的權利,肥了自己的腰包。”
“宗族,原本是抱團求生的產物,遇上好的家族照顧孤寡、修橋鋪路,遇上不好的就欺負孤兒寡母,欺凌族人,更可怕的是被欺凌的人不敢上告官府求公平,因為‘家醜外揚’為人所恥,會被群起而攻之,再無立身之地。宗族好壞各佔一半,對百姓的好壞暫且不論,他們已經站在了朝廷的對立面了。當初在德安甚至有族長囂張表示,那是他們族中內務,不許朝廷插手。”周煄猛得一拍桌子,道:“天下到成他們的了!”
“你說的朕有如何不知,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有‘人’代替鄉紳族老的作用,誰來呢?原來試過用取得功名的讀書人或者取得孝廉資格的有品行的人來,可貧困之地往往是舉族之力供養有天賦的讀書人,這些人取得功名之後,又如何不維護恩人親人。孝廉的取得,甚至就是鄉紳族老選出來的,根本沒辦法遏制,別說替代。”皇帝長嘆一聲,周煄沒說出口的話他心裡都有數,皇權!這些人竊取的不僅是朝廷的權利更是皇權!只有他這個皇帝才有資格定生死決榮辱,他把這個權利賦予官員,可沒有賦予那些鄉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再有宋之一朝的探索,重用小吏,讓‘吏’來代替紳,可冗官冗員,宋朝何其富庶,最後都經不住這樣的拖累,最終毀了蒙古鐵騎之下,山河破碎才有太祖順應天命重整河山。”若要改,代價太大了,一不小心就是改朝換代的事情,所以皇帝即便知道這些,也沒想過改變。
周煄靜默,他聽出了皇帝的言外之意,談話一時進入僵局。幸好青竹快馬趕回,送上週煄早先做好的資料,解圍打破一室寂靜。
“陛下請看,這是嘉峪關人口分佈圖和德安人口分佈圖,五十年內出生的人口數量,增長情勢、男女比例、平均壽命,都在這上面了。嘉峪關乃是關隘邊城,戰爭的影響因素太大,因此我還選取了與德安面積、繁榮度、人口皆相近的渭南做對比,您瞧一瞧。”周煄輕聲解釋道。
周煄這種遇事就愛畫圖擺資料的習慣皇帝早就領教過了,語言可能有陷阱,可數字不會騙人。這次為周煄展開圖紙的變成了大總管尹內和副總管辛覺,多年前,周煄第一次呈上畫圖表格的時候,這裡站的是魏忠。
原來已經過去這麼多年了嗎?周煄一時恍惚。
“剛才說的守節之風帶來的危害之一就是阻止人口繁衍。”周煄指著圖表道:“您瞧,嘉峪關男丁的比例在這一年猛然下降,這是大戰之年。西北民風彪悍,人們更以生兒子為榮,這還不牽扯什麼香火家業,若是家中沒有男人,在西蠻大軍威脅下,很可能活不過來。所以,溺女嬰成風。您再來看近十年的女子數量,再過五至十年,這一批人也到了適婚年齡,可沒有那麼多女人相配,還有官員富豪納妾成風,更進一步加劇了男女懸殊。陰陽失衡,帶來的就是治安不穩、犯罪激增等等問題。嘉峪關還好,一場大戰,再死一批男人,比例平衡就到了。可其他地方怎麼辦?“
周煄說得殘忍,事實上怎麼可能為了所謂的比例,放任士兵去無辜送命。皇帝更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趕緊去翻德安的資料,果然,女嬰越來越少,很開國時比起來,少了接近三層。“律法有定,五品以上官員一妻二妾,庶人不得有妾,即便如此也沒遏制住這納妾的風氣。”皇帝嘆息。
這些問題皇帝知道,可沒有周煄把資料圖表擺出來知道得那麼深刻,他對這個問題的印象,不過是官員的私德內帷。前人也有做出相隱對策防範,可惜民間自行其是,不是官府能引導的。
“朝廷再怎麼倡議也是無用。”皇帝嘆息。他願意支援寡婦再嫁,可民間不一定聽啊。
“說到這個,我倒想起一件舊事。”周煄微微一笑,和緩道:“聽老人們講,皇奶奶健在的時候,最愛芙蕖,皇爺爺因此在宮中修了碧波池,便種名貴荷花。從此誥命夫人民間女子就多愛芙蕖,衣服、首飾上的花紋愛用,文人士子也愛歌詠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