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奕也不想啊,他還真不是故意的。

可是,瘋狂的祁雪峰強拉硬拽把他拉上了大船,對於這位王知州只能是對不起,先放一放了。

至於祁雪峰,從以往言談就不難看出,他雖然遷居內陸,志在功名,但是心中所向,依然是那片大海。

這人心裡裝著海,也裝著這個時代難得的探索精神。

上到巨艦之上,遠比在下面看還讓祁雪峰震撼。

“這……這是什麼船?”

他發現,這船和一船常見的海船不太一樣。

至少船上那些零零碎碎的帆,就和傳統的福船不同。

“這是……”

好吧,還真把唐奕問住了,因為他也說不上這是什麼船。

“算是福船的一種改良吧。”

“那這帆……”祁雪峰一臉疑惑。“還有,這船身也比福船要窄一些吧?”

祁雪峰是懂行的人,只一搭眼就看出這船和福船有太多不同,說是福船的改良,卻是有些牽強了。

首先是船身,福船吃水深,所以寬度可以很寬,一般十丈長的船四丈寬,這個比例最為合適。而現在他所身處的巨艦,起碼有五十丈長短,可船寬不過十餘丈。

這樣做的好處很是明顯,船越窄,則越有利高速航行,也越容易操控。

唐奕是想用這大船航向大海的盡頭,航速和操控性自然是首要考慮的問題。

但是,窄也有窄的壞處。

海船是尖底,越窄越不利平衡。為了平衡上下,也為了更抗風浪,就需要越多的壓倉石,也就意味著吃水越深。吃水越深,則需要的帆力越大。

這麼大的船,這麼深的吃水,起碼要雙舵、六到七桅的橫帆,才能保證航速。

也就是說,甲板之上起碼要立起六七根的同高大桅杆,這樣才能把窄船身的優勢體現出來。

可是,這……

祁雪峰奇怪的也在這裡,藉著夕陽,甲板上的事物一目瞭然。整艘大船隻有一杆高桅杆、兩杆低桅,小的桅杆倒是不少,但遠達不到橫帆大桅的要求。

而且最奇怪的是,桅杆上竟沒有橫桅,這往哪兒掛帆?

“這船不像是福船,而且這帆?”

……

唐奕聞之,不由苦笑。

“我也不想這樣兒,可惜,想不出更好的船形了。”

他也不想弄的這麼“四不像”啊,只不過,老子不是神,真不知道那些什麼卡爾克船、卡拉維爾船,或者是蓋倫船怎麼造啊?

就這,還是為了配合遠洋,海州船廠的老船工絞盡腦汁,盡可能地改良福船而來的。

在唐奕看來,已經是超水平發揮了。

……

漢人不擅長遠洋,包括後來的三寶太監說是下西洋,其實大多數時候還是沿著大陸架的近海溜達到南非,充其量穿越了幾次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

所以,漢人的造船技術也不適合遠洋。

首先是船,最適合航海的福船,也是水上高聳、船體寬重。雖高大穩固,便於操控,可是也正因為過於高大,抗風浪的能力並不十分出眾。

其次是帆,漢人用的都是工字形硬帆。而中式硬帆的優點是操作極簡,用人極少,升帆、降帆用時也非常少。特別適合近海和江河貿易,又節省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