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三字經(第2/2頁)
章節報錯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
“曰士農,曰工商。此四民,國之良……”
“……”
“高祖興,漢業建。至孝平,王莽篡……”
範仲淹念念有聲,一氣讀完,心中卻掀起了驚濤駭浪!
三字一句,四句一段!
全文不過千餘字,卻是包羅永珍,無所不涉,簡直是絕妙!
不但有生活中的名物常識,數字、三才、三光、三綱、四時、四方、五行、五常、六穀、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義,方方面面,一應俱全,又羅列出四書、六經、三易、四詩、三傳、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先秦諸子的著作。
而史典方面,從三皇治世講到五代亂國,歷朝的經典人物典故也一一收錄。
可以說,一個蒙童如果能把此文學通,就基本完成了對天地萬物的認知。
尹洙說得一點沒錯,憑著拼音注音法,還有這篇《三字經》,唐奕便可為蒙學宗師矣!
老頭兒想到這兒……
一背手,
轉身就走……
唐奕看著老師急行而去的背影,心說,你就不誇我兩句?再說,你走就走,把課本還我啊!
他倒不是心痛一本課本,而是那上面有為給孩子們上課做的批註。
唐奕當然不知道,他那本《蒙學》第二天就擺上了趙禎的案頭。
……
範仲淹就這麼瀟灑地走了,另外幾位師父卻沒走。
剛剛唐奕講了一個時辰,雖然大致上已經明白了拼音的用法,可是,他們還想詳細地聽聽唐奕是怎麼傳授給孩子們的。而且,這個用墨板白字來教學的方式很新穎,老師父們也想進一步的瞭解。
於是,從那之後,每天上午,唐奕在觀瀾上院聽老師父們講學,下午則換到民學,老師父聽他講課。
幾天聽下來,還真讓這些名儒聽出一點不一樣的東西。
除了墨板的好處,還有拼音的應用,最主要的就是,唐奕對課時的分配。
以往,尹洙等人給儒生授課,像尹洙、孫複身體情況好的,都是一講半天;杜衍、柳永因為年歲大了,沒有那麼好的體力,也是最少一個時辰。
但是,唐奕給童子授課卻不然,每課半個時辰,以沙漏記時,從不增減。到點兒下課,讓童子歇息半刻,再繼續授業。
而且,上節課與下節課從不重複,上節講了《蒙學》,下節就講《數術》,兩門學問穿插進行。
開始,老師父們還覺得唐奕這樣施教有些欠妥,在他們看來,半個時辰根本不夠講嘛?
可是,自己親身聽了幾課之後,大家的想法就都變了。
他們發現,唐奕這種短時間、穿插課目的授業方法,不但童子們學得不累,老師講得也不累。
而且,小童們好像學的也比正常授課快很多,再加上墨板白字的明瞭直接,往往唐奕一節課所傳授的東西,就趕上一般的先生搖頭晃腦地教上半天了。
最後,老師父們找唐奕商量,是不是能在觀瀾上院也試行一下這種授業方式,看看這種短時授課的方式在儒生們中間有沒有效果。
唐奕當然說好啊,他對那種一個師父一講就講半天,聽得頭昏腦漲的傳道方式早就厭惡至極了!
於是,唐奕和幾位師父一商量,給觀瀾上院訂起了“課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