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黃金搭檔(第1/2頁)
章節報錯
富弼還朝,讓唐奕不禁感慨。
因為這場大水,文彥博和富弼二人竟提前數年組成了仁宗朝的‘黃金搭檔’,也不失為一件好事。朝中有這兩人坐陣,絕對是大宋的福氣,百姓的福氣。
如今,觀瀾商合的運力全部投入救災,由濟水、泗水順流而上,直抵京東、河北諸州。
第一批槽糧已經運抵受災最重的大名府、德州、刑州、河間等地,基本穩住了民心。後續只要動轉及時,加上朝廷的各種措施,相信度過此劫並不是沒有可能。
即使這樣兒,河北各州依然有災民數十萬無處安身,一個不甚,就可能釀成大禍。
這時候,趙禎一面是老辦法,招各州饑民充入禁軍,以緩解災民壓力;一面將官運糧船轉運的任務交到觀瀾商合手上。
對此,朝中無人反對,畢竟往年救災路耗比觀瀾要多出一到兩成。而且,觀瀾廣集民資用於救災,也為朝廷緩解了很多壓力。
這就是唐奕一直不讓曹佾向趙禎提官糧之事的用意,讓這幫朝官自己把官糧之事交到他手裡,絕對比張嘴去要省事兒的多。
你不要,他會自己給你送過來;你去要,反而不一定要得來,還惹一身臊。
而遠在鄧州的魏介也又牛逼了一回……
一聽河北遭災,這老貨眼睛都開始冒綠光,加急上奏,要求為災區各州分流三萬災民。
這可把文彥博嚇壞了。他可不知道,鄧州現在的情況,只知道鄧州治民一共不過五十萬,魏介敢一下要三萬流民,這麼高的比例是要出亂子的!
他瘋了不成?
他哪知道,魏介現在是瘋了,不過是想要人想瘋了。
現在鄧州的人口比例嚴重失衡,傭工難求,無人種田的情況已經初現端倪,要是沒人來,那才真會出亂子呢!
這兩年,鄧州新開山地、果林五萬餘畝,分流了差不多一萬戶的佃農上山植果。
與此同時,鄧州城民的數量也激增了差不多三四萬人。
這些人是哪兒來的?除了一部分的外地客商,多數都是富戶家中的佃農轉投而來。
因為現在鄧州糧運、果運、酒運極為昌盛,城中勞動力短缺,大批的農戶發現,種地遠沒有在城裡出力氣掙的多,所以都跑到城裡來了。
一下子少了五六萬的佃農,鄧州農事一下子就吃不消了。
現在,鄧州怪象頻生,種地的反而沒有使力氣在碼頭、路驛搬運的收入高。種地成了不賺錢的營生,佃戶也越來越少。雖然,魏介這兩年在周邊各州使勁網羅流民,但依然補不上這個缺口。
如此下去,再過兩年,鄧州的良田將面臨無人耕種的局面。
魏介一下要三萬災民,文彥博不敢專斷,報到了趙禎那裡。趙禎一看,自然應允,並把魏介一年前的那封奏報給文相公看,文相公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中原腹地還藏著這麼一個寶地!
文相公難得露出笑容,這可能算是黃河潰堤之後少有的幾個好訊息了。
而趙禎則不由想起魏介這個人,心說,他在鄧州幹的不錯,是不是應該提拔一下了……
於是,在準往鄧州遷民三萬的旨意發出的同時,魏介的‘前程’也一併發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