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電視,氾濫的醫生、律師、專家、教授……開啟網路,各類‘權威’,各路大v,這不也是不能免俗,在利用畏懼嗎?

“害怕死亡。

“害怕生病。

“害怕被父母、領導、老師批評……

“害怕細菌病毒、生態環境危險、化學傷害、行兇傷人、不健康的飲食——當代社會的傳媒每時每刻在給觀眾施加這種危機感。只要能恐嚇住他們,他們就心甘情願地從口袋裡往外掏錢。

“道德綁架。

“從眾心理。

“求異思維。

“精英思想。

“仇富情感。

“恐懼被傳媒廣告玩弄得淋漓盡致,他們讓人類社會堆砌成一座座血肉模糊的金字塔。民眾,在這個金字塔內互相撕咬殘殺……當今社會沒有窮到餓殍遍野的地步,可處處心理,卻猶如古羅馬角鬥場的弱肉強食,這又是為何?

“因為,人類啊——無法擺脫這種時時刻刻被隱藏的恐懼感。”

我低低地嘆息。

王明後目瞪口呆。“我從來沒有想過這些!”他說。

我拍拍他的肩,繼續分析:“人的大腦對恐懼印象深刻,是生理上的一個條件反射——而幽默,能平息這種低落。當人高興時,大腦會產生多巴胺,暫時得到滿足。在這種反覆刺激下,人會產生幸福的感受,信任也輕而易舉,產品不說賣不賣得掉,至少廣告他們不厭惡了。”

王明後點點頭:“是了。”

他接著問:“那張冠李戴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很多例子,把牙膏、化妝品當藥品賣;把藥品當禮品、飲料、糖果賣;把水果當保健品賣;把菸酒當奢侈品賣……太多了!”我聳聳肩,“還有兒童牙膏、成人牙膏……男性飲料、女性飲料——有些劃分是人為的,而我們上了大當!可仔細想起來,只要成分無害,廣告也無所謂了。”

“但這是騙人啊!”老王氣急敗壞道。

“可上當的人,總以為自己是聰明的!”我說,“這不會因為你,或者我,而發生任何改變。若是一個人曾經在廣告中獲得好處,他便相信廣告真實;他曾在廣告中受到傷害,他便認為其虛假——如果一個人好壞兼得,他便以為,自己收穫了經驗,有了區分廣告對錯的能力。”

老王說:“難道沒有?”

我搖搖頭:“他只能分辨曾經上過的當,又怎麼能把廣告中所有的陷阱都排除呢?”

王明後目瞪口呆。

這是他從未想過的事。

他乍一認識到,冷汗直冒。

他說道:“張幕,先別急著搞廣告,我們再想想其他辦法,能不能混到影視圈!”王明後是學計算機的,上課馬馬虎虎,放學渾渾噩噩,他知道不能依靠他的專業。文娛更賺錢,他便想進這行。

可昧良心!

他一下子接受不住了!

王明後不算是頂壞的人,他不曾大奸大惡,乍聞這一說法,當即捂著腦袋往回跑。

恰巧我前桌出教室門,一眼望見,驚得手足無措。他悄摸摸過來,問我道:“你打了他?”

“怎麼可能。”

“……”

“你怎麼沒回去?”我反問道。

“刷題呢!”

我前桌被帶跑了話題,等他想再次問老王,也不知從何處開口了。

下午的課程照舊進行,我們學校老師吧,整體素質都還行,上課雖談不上生動活潑,但也嚴謹有序。

中學老師上課傳授的知識,是一種基礎技能。可有的東西,他們未必也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