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研究團隊(第1/3頁)
章節報錯
黃大剛果然言信行果。
他在華晨算得上是特立獨行,富有手段。加之網路傳媒迅捷,有些傳統的傳播方式自然行不通了。買流量,水軍……這些對於普通自媒體來說很常見,華晨也沒有特意規避。
如果造假能成就廣闊的時代,自然,這些能夠收穫利益的形式,不會被大型的傳統的傳媒所摒棄。
不多時,理工大學子被騙的訊息傳得沸沸揚揚的了。
顏思良被校領導談話,找了好幾次,對方態度含糊其辭,說得上是關心,但更多是詰難。為什麼不走正規途徑、不投訴控告的提法看上去很合理,但實際上很難實施。顏思良沒解釋。他並非不屑於解釋。而是疲憊這種大方向不抓、小毛病不放的情況了。
不過他並未放棄。
也沒有妥協。
在這個時代,似乎妥協已經是成年的標誌了。
可是這個年輕人仍然在用他特有的倔強來抵抗打擊。他不再韜光養晦,也不願挨宰被殺,他並不生活在被豢養的如豬玀的恐懼屠宰場中。他所面臨的危機只有一個,那就是在面前的,與龐大勢力作對的危機。而此刻,無數人與他站在一起。
那是膽怯的,軟弱的,習慣用退讓保護自我的人。
可在某個時刻,仍然願意站出來,為世界盡一份力的人。這裡有龐大的年輕人群體,也有黃記者、孫主任這樣的成熟人士了。
良知和公平。
並非年輕人的專利。
這是貫徹人一生的準則,要時時刻刻抱著決不放棄的與之奮鬥理念的火炬。為此,網路上揭起一陣難以控制的浪潮來。
一天。
又一天。
理工大在網路的熱潮下陷入被指摘的狂歡中,爭論不斷。大多數群眾毫不留情面地為正義發聲。學術界的虛偽被揭露一角。如果虛假被寬容,那麼真正對大眾有益的才識學說就會被遺失了。網路無關民眾的介入讓這場討論變得微妙起來。善良的人、邪惡的人,聰明的人、糊塗的人、憂國憂民的人、被挑撥對立情緒的人……充沛其間。
劉中悟也在此時殺青。
道別聚餐、請客吃飯,忙上一輪後,大家就此道別。而我也面臨著開學和武俠劇籌備的忙碌中。李宇達找到我,說是朋友見面,醉翁之意不在酒,這個時候來找我,背後拉關係的緣由自然不必多提了。
我們在一家餐廳裡見的面,自然東拉西扯,家長裡短,幾筷子下去,話題不知怎麼跑到顏思良這事中來了。
他是過客。
我是當事人。
他了解得不如我充沛,也不清楚背後有怎樣的利益關係。
“聽說還是上次請來造謠趙一河的那些媒體在後面鬧。”他提了這麼一句。
因為前不久“趙一河事件”還挺有名的,現在媒體稍有動靜,娛樂圈就風吹草動的。
“有。”
“真的假的?”
“事情都鬧到黃記者那了,你說真假?”
“哦哦,您和黃記者很熟?”
“差不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