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網路的吶喊(第1/3頁)
章節報錯
網路民眾振振有詞地提出各色分析,大有把“或然性”強求為“必然性”的衝動。
他們提出一個個荒誕,用來取代另一個荒誕。
我悄悄掩去目光,準備登出離開。
豈不知下面有一條新評論被推上去:“有什麼好吵的,難得遇到這麼個機會,真人上線,問問專業知識不好?提問一下,怎麼拍出更好的作品,難道不更有用?”
有許多人點贊認同。
也有人擺出副厭惡姿態。
我長嘆口氣。
我本無意回答。一句話冒出,“別問了,教會老虎餓死貓啊!”網友紛紛認同。
我心想,現代社會哪有什麼老虎?都是小白兔啊!
想到這裡,手抖了一下。輸入這段話,充作解釋:“一個導演吹噓按自己的拍攝手法就一定能拍攝出好作品的,那是垃圾導演;一個導演,靠著訴苦與痛斥觀眾審美來給作品推脫的,也是垃圾導演;一個導演勸退年輕導演的,還是垃圾導演。”
這是最常見的三種垃圾導演了。
網友一片譁然。
有無數爭吵的。
影視拍攝本身就是一項技藝,非一言兩語能解釋清楚。
市場的複雜性,演員的可塑性,檔期夠不夠,稽核過不過,自然取景如何……只能擇優,而非完美。這背後肯定要靠運氣——忽視這種運氣成分,隱瞞資本運作,非要吹噓自我,貶低其他導演,踩踏觀眾自尊,那是自取其辱。
“大神,你完了,昨晚的那個‘百大導演正能量,培育新生代導演’的活動,你是不是沒看到?”評論下方幽幽飄了一條。
我心猛地一跳。
再一翻網頁,不由暗罵一聲,他們搞什麼活動啊!商業活動搞評選就行了,百大導演就能培育出優秀導演?那還要學校幹什麼?
而且他們算什麼優秀導演啊?
我低頭一看,注視那名單,竟然還看到一位被封殺了十九部片子的導演——不得不感嘆,現在這電影界很奇特。
“是個商業活動。”程晴看到我在煩躁地刷網頁,禁不住探頭來看。她看到我在幹什麼,也禁不住安慰我。
“現在拍影視,就是商業活動!”我收起手機。
“所以咯,‘人咬狗’才是新聞。”程晴關上手機,扶著鞦韆的鐵鏈,站起來。“‘狗咬人’沒人理睬,媒體都寫‘人咬狗’去了。”
接喬顧的電話時,我們在公園的遊樂場區。程晴很懂事地坐在鞦韆上,讓我處理公司的事務。
沒想到事情竟然鬧這麼大!
現在她跳下鞦韆,催促我往前走。
“早晚要完蛋!”我悶悶地說。
“影響是不好。”程晴說,“不要理它……”
“是可以不理它——但娛樂界不可以這麼幹!”我有些惆悵,想起之前蔣文龍急躁地請求我幫忙的事。“目前這引導作用,我懷疑哪天走到路上,偶遇寵物狗,咱們的網民都得要猶豫下,思忖著要不要上去咬一口,不咬彷彿自己就不是人!”
程晴噗嗤一笑。
她拿起手機,遮住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