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必勝。”

“去他的,你現在還和他有聯絡!”

“別鬧!”我說,“我覺得他說的有點意思,先注意點,不壞事。”

就算王明後再怎麼不喜歡他,可也不得不承認,小心無壞事。我們兩人就守在化妝間門口討論劇組事務,王明後還滿口埋怨,為的是我沒見到沈言的事。

而我也不見得多快活,心想他連上班都遲到,我甚至懷疑他臺詞有沒有背。

“你別想太多好不好?”王明後道,“就算臺詞沒背,可以找後期啊!以前不有那種口喊一二三四五,後期配音超強的那種人嗎?”

我心裡不以為然。

因為人物神情和聲音多數是同步的,後期配音很難達到現場的感覺,因而劇組在考慮收音時,儘量在主角演戲時,把聲音錄入。

我們劇組也不例外,用上現場收音,這極度考驗挑杆話筒的工作人員的功底。如果有人見到過挑杆話筒,一定對它話筒上厚厚的毛絨外層深有印象,它可以有效防止風聲等雜音灌入,讓收音更為順利。

影視劇配音往往分兩種聲音,一種是人物對白;另一種是走路聲、開櫃子聲、倒茶聲、刀劍打鬥等音效的擬音活動。人聲配音好,擬音才容易進行。比起全程將人聲交給配音演員,絕大多數導演更痛恨另一種情況,簡稱adr,全稱自動對白重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果演員臺詞功底不好,那就全程不收音了,直接請專業配音演員收音;當然大多數導演願意相信演員,不過這裡還有一種影視劇病變,那就是演員工作不認真,臺詞背不全。當發生這種情況時,或者是打杆的工作人員水平不到家,收音效果不好,那就需要把收音不好或者臺詞錯了的地方聲音洗掉,再讓演員去錄音棚把錯誤的臺詞空檔給重新補完,這個過程就是adr。

瞧瞧,這多麼令人不痛快!

劇組為了電視劇的收音效果,讓工作人員高高舉著挑杆話筒,胳膊酸了也不能放下,時不時擔心話筒會不會進入攝像機的取景框範圍。結果還出這岔子,這是誰都不能忍受的。

除了這種現場收音裝置,還有小型錄音臺。我們把這玩意兒綁在演員身上,他們走到哪兒,聲音錄到哪兒,不會因為工作人員的疏忽變得模糊不清。當然為了收音效果,通常我們不用它,只是在人數眾多的大型戲份中配備,它可以錄下主角說的話,而把其他繁雜的人聲給減弱甚至消除,讓聲音和場景真正地合二為一。這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這個時候,有人跟我說,沒背臺詞,數一二三四五,靠後期adr修正,那我心裡瞬間冒出一句話——去他大爺的!

“你給我通知沈言。”我對老王說,“他的私事我不管,我也不看是不是鞠麗的情面,要是臺詞不背,演戲遲到——我不用他!他愛去哪裡就去哪裡!”

“靠!哪能呢?他不就遲到一次,你當他天天有事啊!”

“演員不是那麼簡單的活計,準時到場,這是基本條件。別人都以為演員容易,這是假話。演戲不單單是背臺詞,要記住燈光,走位,在取景框內不出鏡……這些是基本功!等到這些全部完成後,才有機會提演技——表演是一種選擇,在基本功完善的基礎之上,考慮到無數種表演方式,選擇最合適的那一項展現出來!這才是演員!”

我越說越心痛,想起穿越前演藝圈的亂象。好像背個臺詞就是多了不起了;好像不遲到就是敬業了;好像能哭出來,那就是演技爆炸了!

“如果他最基本的都做不到,我也不能指望他拍好這部戲了!”我搖搖頭,拿起王明後給我的定妝照,從照片上看,沈言很符合這形象。

王明後目瞪口呆:“我會去和沈言說!”

老王奔波不休,馬不停蹄。那邊胡偵探已在小胖的帶領下把劇組繞了一圈。這是大部分戲的拍攝地點,拍了定妝照,還要跑深山老林拍外景,以及租用影視城的拍攝地點。這兩處沒啥可擔心的,深山老林很難留有證據,就算真出什麼事,毀屍滅跡也挺容易;影視城裡人來人往,就算我們沒動手,隔壁劇組和路人都有可能錄下全部過程,不怕壞人耍無賴——到時候更要擔心現場收音了,別我們這邊“小李飛刀,例無虛發”,隔壁棚傳來一句“皇上,您別死啊!皇上,您千萬別死啊!”

我一邊想著,一邊把影視城的租用時間再調看一遍,希望外景出得容易,別拖延到戲份拍不完,那就麻煩大了去。

外景的拍攝時間只比影視城靈活一點點。

“裝三個針孔攝像頭,多帶幾個複製的行動硬碟。”胡偵探擦著汗道,“攝像機隨時開著,如果沒發生什麼事,可以隨拍隨洗,晚上刪掉就好!”他說這話時,望了下遠方的風景:“不過我建議你們趕緊在劇組裡多裝幾個攝像頭,這麼大的片場,別說你怕出事,要是其他人再出事了怎麼辦?有口說不清。”

“如果電視劇裡拍攝到攝像頭就麻煩了。”

“用針孔啊!”

我搖搖頭,這開支我實在耗不起:“只能在大門口裝幾個監控。”

我心裡盤算著機位,部署,電源線路的牽扯,監控雖不佔大小,可線路外露,容易把人絆倒。就算在屋頂房梁牽引,可這屋子多是木質結構,若引發火災,豈不是難題!安全通道和火災防範及報備,還要重新構造——至於胡偵探說裝針孔,可這記憶體更換,人員看管,怎麼樣都是一筆耗費呀!我實在承擔不了。

喜歡娛樂圈幕後大神請大家收藏:()娛樂圈幕後大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