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經典電影開場(第2/3頁)
章節報錯
電影的時長只有120分鐘。
在這120分鐘裡,如果想要講好一個故事,必須掐頭去尾,砍掉無關枝蕪,剔除大量配角,故事也必須快速入場——電視劇不需要這點,電視劇強調創造一個真實世界,時時刻刻吸引觀眾的眼球,不讓觀眾換臺,那才是最重要的。
如今“影視不分家”的呼聲大起,李為迎不贊同,但他不太說反駁的話,主要沒意思,都是同行,說出來,遭人怨!
如此,電影現在拍的也像電視劇了。
往往用全景。
也不太用大遠景了。
為什麼呢?
下意識的習慣!
電視劇與綜藝都愛用全景,這樣畫面主題更靠近觀眾,容易吸引眼球。
大遠景的主體是遠離螢幕下端的,會給人視覺上的疏遠感,它就像是個句號,橫亙在一部電影之中,讓這個鏡頭格外突兀耀眼。
古早的一些老電影,開端和結尾都用大遠景,方便觀眾快速的從現實帶入故事,或者從電影中抽身,迴歸現實。
如今電影都不愛用這種手法了。
李為迎陷在座椅上。
他忽然陷入童年的回憶。
他小時候家境還算不錯,有機會看電影,雖說當時還沒預料到將來會走這條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他也曾經嫌棄當初電影的套路。
永遠單一乏味的開篇。
要麼人物從遠方走到鏡頭前。
要麼拉長鏡頭,把景物從全景定格成遠景。
再不濟,直接擺個大遠景!
他太嫌棄了!
所以他成為導演後,才冒天下之大不韙,運用西方一些激進的電影拍攝手法,自然被一些“老專家”詬病,也被新一代的電影人追捧。
可如今,花樣多了。
李為迎反而開始懷戀起童年那鏡頭搖晃、黑白交替的電影了。
李為迎陷入沉思。
這是哪個導演拍的呢?
他沒有看導演名單,這很不該。因為他的好友跟他提到,這電影杜亞也插了一手。他不喜歡杜亞,也不喜歡姓江的,所以不太舒服。他決定先看電影,如果電影有意思,他才會關注這背後的創作者。
李為迎腦門轉得飛快,心裡默唸這幾年出來的學院派導演的姓名。高風、趙一河、薄寶寶……這些還是有點名堂的導演,可是,是其中哪一位呢?
高風他知道,《決戰》剛拍完,沒時間再拍一部。至於趙一河,沉迷文藝片,這簡直就是學院派導演最愛走的道路了。薄寶寶水平時高時低,有時他覺得這小子是個天才,有時他覺得這傢伙不中用。
李為迎想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