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九、探路(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些人馬上就要跟著自己幹了。
他們不是奴隸,不是野人,他們是有身份,有前途的自由民,是大漢朝土生土長的人平民階層。
現在他們來跟著自己,跟著自己吃飯求前途。
忽然之間,馬括感受到了一種不一樣的責任。
這是不同於對黃九蘭的責任,也是不同於對李風,對班次,甚至對王浩的責任,更是不同於對劉全,對馬七這些人的責任。
這是一種社會責任。
馬括忽然又一種融入這個社會的感覺,和這個時代,這個社會深深地融為了一體的感覺。
“既然融為一體了,那便推著她往前走吧。”
從工業革命開始,到現代化社會雛形出現,不過也就幾十年時間。
馬括相信,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一定可以推動大漢朝進入基本進入現代化。
“任重而道遠啊!”馬括暗自嘆了口氣。
連個轉爐鍊鋼都造不出來,後面的東西想要發展還是很難的。
雖然自己有許多後世的知識,但是現在的社會積累遠遠沒有達到工業革命前夕時的程度。
不論是基礎理論的積累,還是製造業的積累,亦或是農業的積累,都不夠。
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好高騖遠,胯下容易疼。
……
馬括不停地在封地裡面轉悠,別人跟他打招呼,回應得心不在焉。
不知道羅傑夫那裡怎麼樣,心裡很煩躁。
卻說羅傑夫跟著吳東洲一路去了長陵邑。
長陵,是劉邦的陵寢,建造的時間最早,最成熟的同時,也顯得最破舊。
二人一行到了一處廟宇旁邊。
廟宇,自古就有,到了東漢之後才漸漸形成了和尚和道士固定的場所。
西漢時期,並沒有形成固定的宗教,一切都叫作術士。
跟匈奴比起來,沒有那麼愚昧而已。
看到裡面進進出出的人,吳東洲咬牙切齒道:“這淫賊,恨不能生啖其肉!”
羅傑夫道:“想吃哪塊?一會給你留著。”
吳東洲哂笑一聲,道:“我也就是說說……”
“走,看看地形去。”
羅傑夫朝前走去,大大咧咧地進了廟宇。
廟宇不大,只有前後兩殿。
大殿外面設了供桌,供人跪拜。廟宇一週設了廂房。
想必後面就是供這些術士們居住的地方,而廂房,是供過腳的人暫住。
馬括踱步到後院,仔細看了看各處房間,假裝看神像的同時,也瞧清楚了幾個術士大致的居所。
“走,出去吃點東西,晚上大幹一場!”
喜歡縱橫西漢請大家收藏:()縱橫西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