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九、探路(第1/2頁)
章節報錯
“敢問陽城侯,這是何物?”老師傅的兒子問道。
馬括道:“這叫豆腐,是將黃豆磨成了豆汁,再熬煮點滷之後凝固而成。”
“可有何妙用?”
馬括耐心解釋道:“此物沒有黃豆的腥氣,口感滑嫩,同時又易於消化。”
本來馬括還打算開發出粉條來。
在後世,馬括特別喜歡吃粉條,土豆粉條,紅薯粉條吃得不亦樂乎。
可惜,土豆和紅薯是原產於南美洲的農作物,歐洲地理大發現之後才慢慢地傳入了亞洲。
在大漢朝,類似的農作物叫芋頭。當然,蓮藕也勉強可以做粉條。
老師傅的兒子道:“既然有次妙用,便可以大規模地推廣黃豆種植啊!”
馬括奇道:“哦?此話怎講?”
老師傅的兒子道:“黃豆種植,果實在根部,豆苗又可以喂牲口,一舉兩得。況且,黃豆對土地肥力要求不高,可以在貧瘠一些的土地上種植,增加糧食產量。”
馬括道:“妙啊!”
回頭對著老師傅道:“令郎果然厲害,只看了一眼豆腐就能想到這一層。”
老師傅有些尷尬,道:“陽城侯見笑了。他們雖然是我兒子,卻對造紙之事不甚上心。”
馬括已經想到了因由,問道:“難倒是醉心於農事,不願意接你的班?”
老師傅還未說話,他兒子接道:“正是。我二人覺得造紙只是為了養家餬口,而農事可以養活天下人。相比於造紙,我們更願意鑽研農事。”
馬括道:“有理想是好事,但是你的話說得有些偏頗了。不過人各有志,你們不願意造紙,別人也沒辦法勉強你們。”
話鋒一轉,馬括問道:“你們對我這裡可有興趣?”
老師傅的兒子有些猶豫,道:“這……”
馬括知道他們還有一些顧慮,道:“你們可知道,為何黃豆對土地的肥力要求低,在貧瘠的土地上也能種植嗎?”
“不知道。”老師傅的兒子沒有不懂裝懂,痛快地承認不知道。
馬括道:“因為黃豆本身就能產生肥力。”
老師傅的兩個兒子對視一眼,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不可思議,就連老師傅都覺得這個觀點太過驚世駭俗。
農作物生產,是需要土地提供肥力,這是天經地義的道理,如今馬括說黃豆的種植不僅不需要肥力,還能產生肥力?
已經超出了他們的理解範圍。
馬括道:“不知你們是否觀察過,黃豆的根上面有瘤,這些瘤就是肥力的奧妙。貧瘠的土地只要種過黃豆,就會恢復肥力,這時,就可以再在土地上種上黍米。”
老師傅道:“如果這是真的,那麼土地就可以連續種植,不必兩年一歇了。”
馬括道:“老師傅太小看這個黃豆了。只要成功種植,不僅不需要歇地,並且還能一年兩季種植。”
“什麼?!”三人瞪大了眼睛,嘴巴張得能塞進拳頭。
“夏季收了糧食,就種上黃豆,秋季就可以收穫。然後種上小麥,來年夏天依然可以收穫。”馬括直接把話說透。
“這……這要是真的,那……那真實……”老師傅已經說話說得哆哆嗦嗦,嘴巴都不利索了。
馬括看著三人,等著他們決斷。
“父親,我們決定留在這裡了。”
老師傅點頭道:“那就請陽城侯成全了。”
馬括道:“老師傅客氣了,造紙之事,老師傅還要多上上心,那也是功德無量之事。”
老師傅道:“陽城侯儘管放心,老朽定當竭盡全力。”
老師傅帶著自己的兩個兒子回家去了,安頓好了家裡的事,他們就會來到封地。
馬括望著他們遠去的身影,心情有些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