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四、馬氏治國三策(第2/2頁)
章節報錯
當然不敢用。可是陛下能把田蚡趕走嗎?”
當然趕不走,馬括敢想不敢說。因為能趕走早就趕走了,拿輪得著田蚡作威作福那麼多年。
劉徹依然眯著眼睛看著馬括,目光卻不知看向了何方。
看著劉徹渙散的目光,馬括知道劉徹在思考,也閉上了嘴。
……
良久,劉徹道:“那你說,該怎麼辦?”
馬括道:“道理很簡單,臣就用大白話說了。”
劉徹點頭應允。
馬括道:“第一,發展生產力,多產糧食,多養活閒人。閒人養活得多了,社會才有動力。要不然大家每天覓食的時間都不夠,哪有功夫去搞別的。”
劉徹心想:這不廢話麼,但是糧食產量哪能那麼容易就提高。
馬括猜到了劉徹的心思,道:“陛下放心,臣雖不才,提高糧食產量的辦法還是有的,少則三兩年,多則五七年,必然能大幅度提高糧食產量。”
看劉徹有些不信,馬括解釋道:“曲轅犁和水車的發明,不足臣本事的百分之一。”
劉徹道:“第二呢?”
看來第一條算是透過了。
馬括道:“第二,社會閒人多了,就開始抓教育,當然,教育的事也能現在就開始。”
馬括說得其實是基礎教育的事情。
“不需要教育太多,至少讓每個人認識三百個字。”
這就是將後世的“掃盲”運動提前了兩千年。
在新中國的掃盲運動之前,華夏大地上的識字率,基本沒有超過百分之一的時候。
而新中國的掃盲運動,也是中國經濟騰飛的一大基石。
三百個字不多,下點功夫一個月就能認全,足夠日常使用。
即便是寫一些簡單的文章,也足夠了。
馬括道:“識字的人多了,便可以教他們讀書。喜歡讀兵書的就讀兵書,喜歡讀考工的就讓他們讀考工,喜歡讀禮記的,就讓他們讀禮記。讀書的人多了,我大漢的人才就多了。”
劉徹道:“你說的輕巧,哪裡來的那麼多書?”
馬括道:“陛下放心,臣已經在改良造紙術,一旦臣的造紙術改良成功,那麼讀書就不需要那麼多的竹簡。只需要薄薄的幾張紙,就能寫完一本書。”
這時,馬括想要引入的是造紙術和印刷術。
高階的造紙術和印刷術很複雜,但是簡單的馬括還是會的。
造紙術現在就有,只是因為造價高,沒有推廣的價值,蔡倫的造紙術便是將造紙的造價大幅度降低,並且提高了紙張的質量。
至於印刷術,搞雕版印刷
劉徹道:“這些人學了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就給朕搗亂。各個都學科兵家的書,大家都聚起一幫人造反,那不就成天下大亂了嗎?”
這麼看來,劉徹也算是接受了第二條,至少認為這樣確實可以提高人的素質。
馬括笑道:“陛下莫急,且聽臣說第三條。”
喜歡縱橫西漢請大家收藏:()縱橫西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