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這種出發點是不是有誤區呢?

當然有,只是馬大舌現在還沒有想到。

念頭轉回了張神仙府上,馬大舌想到了張神仙說的話:人便是人,人性便是人性,人性趨利避害是天性,人性是自私的。

既然人性是自私的,那麼必然會朝著自己有利的方向去選擇。這是毫無疑問的,所有問題都應該以此為出發點。

雖然馬大舌也不知道這樣的思路對不對,卻也暫時想不出更好的思路,先朝著這個思路走一走。

假設自己是樓煩人,那麼自己會如何選擇?衛青征伐樓煩的時候,不知道接受漢人的統治是福是禍,於是率部遠走他鄉。待到遇到了匈奴人,便投靠了匈奴,因為遊牧民族和遊牧部落天生有親和力。就像趙國人投降給了秦國人不覺得多丟人,但是如果趙國人投降給了鮮卑人,那以後就抬不起頭了。所以歷來投降的人那麼多,石敬瑭的罵名卻一直那麼拔尖,大宋也一直被稱為挫宋,就是因為他們對遊牧民族俯首稱臣。

投靠了匈奴以後,立尤姜又突然發現依附於匈奴人還不如自己發展呢。可是在這個亂世,自己發展風險又太大,小部落在短時間內不依附於大勢力,可能還能過得比較滋潤,但是時間長了必然是被滅亡的結局。打狗要看主人,無主的狗自然就可以隨便地殺了。

堂上依然在爭論不休,只有馬大舌如老僧入定一般在那裡靜坐沉思。

馬大舌繼續想道:等自己回頭又看到樓煩部落裡的族人過得比以前更好了,自己在匈奴人的統治下反而是一天不如一天,要多苦逼有多苦逼,於是心一橫就又來投靠了漢人,想回到樓煩故地發展。再不濟,也能依託定襄、雲中等郡的牧場來發展。

當漢人的馬前卒至少要比當匈奴人的炮灰強一些,至少漢人現在的勝率很高,存活的機率也更大。

顯然,以樓煩人的角度來看,在之前每一步走得都不能說錯。如果以事後的觀點來看,難免有些事後諸葛。以事後諸葛的姿態其評頭論足有些太不要臉了。平心而論,如果以當時的情勢去分析,確實挑不出什麼大毛病。

那麼問題來了,樓煩人有的一開始就歸附了漢人,不再叛變,他們為漢人提供牛羊,為漢人提供戰士。還有一部分人,輾轉了一大圈以後,也來歸附漢人。不管初衷如何,道路如何走,最終的結局都是歸附於漢人。

那麼他們之間有沒有共通點?

當然有,只是還沒想到。

馬大舌在那裡苦思冥想,時而喜笑顏開,時而愁眉不展,衛青看著好奇,便一直盯著他看。堂上眾人看到主官的眼神落在一處,也漸漸地停止了爭論,也都順著看去,都看到了馬大舌怪異的動作。

漸漸地,堂上沒有了聲音,畢竟爭來爭去一直是那幾句話,聽的人不嫌煩,說的人自己都說煩了。於是大家全部好整以暇地看著馬大舌,看他在那裡縱情地表演啞劇。

如果在後世,我想應該有掌聲了。

慢慢的,馬大舌臉上笑容越來越多,愁容越來越少,笑容綻開時,還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

忽然馬大舌一拍大腿,道:“有了!”

不知道誰起了個頭,眾人鬨堂大笑起來。

馬大舌清醒過來一看,滿堂人猶如看戲一般看著自己,不禁羞了個大紅臉。

衛青收斂了下笑容,微笑著道:“既然想清楚了,就說說你的意見吧。”

喜歡縱橫西漢請大家收藏:()縱橫西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