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想了下,和正練字的吳子川招呼一聲,就跟她一塊出去。

路上就問誰說的媒,哪個村的,家裡啥樣。

“上河村的,在雨花鎮那邊,離我們有四十多裡,家裡兩個兄弟,說是老大已經娶過了,這個是老小,鎮上的媒婆說的媒,祖母去賣魚的時候之前跟人家認識的。”吳子胭脂話語裡滿是好奇,那媒婆說對方家裡很不錯,那到她說媒的時候,家裡境況更好,就能找個條件更好的了。

胭脂看著吳子胭嘴角抽了幾下,她還是個包打聽,啥事兒都打聽,都知道。

倆人到的時候,顯然對方還沒有來。

崔氏見她過來,笑著招呼她。

邱氏拿了瓜子遞給她,“你是做嫂子的,等會也幫著撐撐眼。”

不光撐眼,胭脂要過來,撐的還是面子。對方家境不錯,要不是看胭脂和吳子川這個大哥大嫂,估摸著也不願意這相這門親事。

崔氏看著就笑道,“我看胭脂的眼光不錯,要不然哪能做起那一攤子生意,她長的又標誌水靈,她一來就把門面撐起來,對方來了一看,連嫂子都長這麼好,保管滿意。”

天不是很冷,胭脂身上穿的粉紅緞子羊皮襖,這麼一瞧,還真是挺撐門面的。

胭脂看了下吳子昀,,眉頭微蹙,今年吳子昀也做了件新褂子,桃紅色繡了折枝梅花,只是她膚色和胭脂一比就顯的黑了。

吳子昀滿臉通紅,不敢抬頭。

吳子胭出去放風,不時村頭就有陌生媒婆領著個小子過來,她忙回家來報信兒。

崔氏讓吳子昀躲屋裡,關上門,不許出來,也不許偷看,讓人發現了不好,說她們不矜持。

邱氏就招招胭脂到屋裡坐,等會她們不用過去說話,露個面就行了。

胭脂就抬腳進去,看她抱著吳嬌,就湊過去逗。

正說著,門外邱氏笑著和一個五十上下的婆子進屋,後面跟著一個十六七棋樣的小夥子。

崔氏打量了眼,小夥子長得還算端正,見人就笑著打招呼,也沒有失禮的地方,身上穿的長襖是綢布做的,看來家境也果然像媒婆說的,她心裡就滿意了幾分。

邱氏看著也挺滿意的,對媒婆也滿意,果然是個靠譜的,沒有亂牽紅線。就問那小夥子家裡是啥的,幾口人,現在都是幹啥的。

那小夥子就介紹自己家姓陶,“一個哥哥已經娶親了,有個兩歲的閨女,我大姐已經嫁出去了,我跟我哥都在做木匠活兒。”

邱氏暗暗點頭,又問別的幾歲了,屬相啥的,引著這陶二郎說話。

陶二郎往屋裡瞅了瞅,沒有見到適齡的女子,就笑著應答邱氏。

吳子胭拉胭脂去堂屋,崔氏也抱著吳嬌跟在後面。

陶二郎看到幾人過來,打頭的胭脂,眼神頓時亮了,露出驚豔之色。

幾個人崔氏是個婦人,都抱著娃兒。吳子胭還是個小女娃,今兒胭脂把頭發梳了一半,佔了兩朵絹花,且打扮的好看,長得又精緻俏麗,旁人根本看不出年齡來。

陶二郎嚥了下氣,滿眼的滿意之色,看著胭脂就咧嘴笑。

邱氏一看要誤會,忙跟那媒婆介紹,“這是我孫媳婦兒,小的是子昀那妹妹。這是我二媳婦。”

陶二郎有些不可思議的看向邱氏,又看胭脂,明明沒有盤頭發,怎麼就成孫媳婦兒了?

那媒婆知道,笑著跟幾人打招呼,把幾個人都誇了一遍。

陶二郎聽胭脂不是吳子昀,而是她大嫂,頓時滿眼失望。

見他眼神還往這邊瞟,胭脂眉頭微蹙,到桌子上的小筐子裡抓了兩把瓜子,“祖母,我先回去了。”

邱氏點頭應好,也有點後悔讓她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