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芝沒想到劉循會問這樣的問題,一時有些猶豫,不知如何回答。

劉循腳步不停,隨口道:“想什麼就說什麼,說錯了,我也不會怪你。”

鄧芝想了想,回道:“主公的祖父剛來到益州那時,益州的局勢比較混亂,既要面對本地豪族勢力的敵視,也要面對各地蜂擁而起的盜賊和黃巾餘孽。為了積蓄力量,主公的祖父便把流入益州的南陽和三輔流民從中選拔精壯之士組成了東州兵,先主在位時,東州兵恃寵而驕,軍紀日益散漫,還經常侵擾百姓,惹得百姓和當地豪族極為不滿。但是在趙韙造反作亂的時候,東州兵卻出力甚多,拼死扭轉了先主不利的局面,打敗了趙韙,維護了益州的政局。”

除了沒有談及劉焉“閉門自立”有不軌的野心之外,鄧芝也算是敢說敢言,畢竟到目前為之,劉循還沒有聽到一個人敢說東州兵的“壞話”。

東州兵可以說是劉焉和劉璋的嫡系,傳到劉循的手中,這支力量依然不可忽視。

劉家作為外來勢力,身邊必須握有足以自保的力量,東州兵僅僅是劉家所依仗的王牌之一,背後的東洲士人和東洲百姓,才是劉家的堅強後盾。

任何一個地方,都免不了有排外的勢力存在。

劉焉一開始,初來乍到,表現的比較親善,寬施仁政,極力拉攏益州當地的豪族和士人,讓局面很快的穩定下來。

但是很快劉焉便改變了策略,面對反對他的人,大開殺戒,殘酷鎮壓,連殺了十幾個益州豪族,用強硬和鐵血的手腕鎮壓了益州反抗勢力。

劉焉的做法雖然不妥,但畢竟他有能力,也有手段,凡是反對他的人都是死路一條,沒人敢輕易觸他的黴頭。

但是劉璋繼位後,軟弱的性格不僅壓不住益州的豪族,還讓原本忠於他的東州兵和東州士人,開始失去控制。

法正、李嚴、孟達這些人都是東州士人的代表,卻都對劉璋不滿,巴不得盼著有人能取代劉璋,就連東州兵也仗著是劉璋的嫡系,日益無法無天,屢屢胡作非為,搶奪財物、欺辱婦女的事情時有發生。

“伯苗!依你看,東州兵下一步當如何整飭?”

鄧芝不假思索,脫口回道:“東州兵雖然軍紀散漫,但他們對主公卻極為忠心,只需嚴肅軍紀,派幾個得力的武將極力約束,相信很快便能讓其面貌煥然一新。”

劉循欣賞的點點頭“那你覺得,何人統帥東州兵,最為合適?”

鄧芝深深的看了劉循一眼,“非主公莫屬!”

“哦?”劉循有些意外,鼓勵道:“說說看。”

鄧芝道:“東州人他們的生死榮辱,全系在主公的身上。東州兵的眼裡自然也只認可主公一人,若換別人統帥他們,他們未必會聽命。主公以武勇揚名天下,除了主公,恐怕也沒人能鎮得住那些人。再說,主公是益州之主,身邊必須有一支獨屬於主公掌控的親衛軍,哪怕你再信任別人,也不能把軍權全部交給別人。”

劉循認真思索了一會,輕輕點了點頭,“鄧芝!從現在開始,我提升你為東州兵的左營校尉,明日一早,我會當眾宣佈此事,日後左營有任何違反軍紀的將士,你可以不必向我請示,自主處置。”

東州兵的軍權劉循自然要牢牢握在自己手中,但他現在是益州牧,要處理的事情太多,不可能什麼事都親力親為。

至於練兵和糾察監督軍紀的事情,則完全可以把權利下放。

雖說益州現在有不少出色的武將,但劉循還是覺得人才嚴重不足,畢竟他現在的處境和即將要面臨的對手,都不允許他有絲毫的懈怠,可用的人才當然是多多益善。

人才又誰會嫌多呢?

喜歡循霸三國請大家收藏:()循霸三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