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廣發招賢令(第1/2頁)
章節報錯
再次回到大帳休息的時候,劉循躺在床上想了很久,他想到了曹操曾幾次頒佈招賢令,腦海中瞬間一陣清明,自己為什麼不能效仿一下呢?
剛剛繼任益州牧,理應大刀闊斧的招攬人才,這片土地就像一個聚寶盆一樣,不是沒有人才,只是沒有人給他們機會。
劉焉和劉璋在位時,重用的大都是身邊的心腹,從未面向民間,面向整個益州,廣開賢路,吸納人才。
常言說的好,深山藏虎豹,田野埋麒麟!
益州數十年沒有戰亂,不僅當地有識之士多遭埋沒,大量流入益州的流民之中,焉能沒有可堪造就的能人勇士?
根據劉循模糊的記憶,像王平、張翼、狐篤這些人都在益州,只要給他們機會,未嘗不能為己所用。
轉過天來,劉循馬上把鄭度和法正請來,商議此事。
兩人聽說劉循要頒佈招賢令,都極力擁護,經過一番商議,劉循當即擬了一份招賢令,派出幾十匹快馬,奔赴各地,佈告益州的百姓。
曹操開天闢地的提出“唯才是舉”的用人標準,不問德行,只要有本事,便統統錄用。使得曹操人才濟濟,身邊聚集了大量的能人賢士,助其開疆擴土,掃滅了一個又一個對手。
但也因此埋下了一個巨大的隱患,曹操去世以後,到曹丕繼位的時候,“唯才是舉”的用人標準徹底被顛覆,陳群提出了“九品中正制”,被世家豪門一致擁護。結果選拔人才迅速被世家壟斷,造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可怕後果。
“唯才是舉”劉循非常認可,但人才的德行也要儘量兼顧,如果一個品性不良的奸猾之徒,越是讓其佔據高位,越會造成可怕的影響;但一個人即便品德再好,如果文不能安邦,武不能禦敵,庸碌無能,也沒必要重用。
招募的人才務必要嚴格審查,隨時予以監督,絕不能使其仗著有權利,便可以胡作非為,違反亂紀。
劉循不僅頒佈招賢令,還要求各地馬上著手修建招賢館,隨時為牧府吸納人才。
訊息一經傳出,對沉寂多年的益州百姓來說,不亞於一場九級地震。
一時間,人們議論紛紛,有觀望的,也有踴躍報名的。
閬中縣!
佈告剛剛張貼出來,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便興沖沖的趕回家中,收拾好行囊趕往了綿竹。
武陽縣!
張翼是縣衙的一個尋常小吏,一直懷才不遇,鬱郁不得志,見到佈告後,馬上向縣令請辭,帶著一絲期待趕往了綿竹。
經過十幾日的忙碌,綿竹的百姓總算回遷完畢,劉循把剩下的事情交給法正,叮囑他好生安置百姓,並儘快配合黃權等人制定新的律法。
然後,劉循繼續帶人開始回遷涪城的百姓。
這一日剛剛在路上紮營,王虎急匆匆來到劉循的大帳,“主公!左營那邊鄧芝剛才殺了兩個屯長,好多士兵圍住了鄧芝,大概是想鬧事,你不去瞧一眼嗎?”
“殺了兩個屯長?”劉循隨口問道:“那兩個屯長犯了什麼事?”
“昨夜他們喝了點酒,把一個女人拖到了路邊……”沒等王虎把話說完,劉循便打斷了他:“這種人留之何用?現在左營歸鄧芝管,他想怎麼處置便怎麼處置,有人若是想鬧事,你告訴鄧芝,不必留情,全部嚴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