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循把農夫的事情告訴法正,語重心長的說:“這樣可不行,老弱婦孺本來身體就比不上青壯的男人,混在一起,不僅拖累回遷的速度,也容易滋生矛盾。”

法正無奈的說:“主公!雖然我們抽調了不少士兵幫忙回遷,可這些士兵既要維護秩序,又要幫著運送行禮,還要照顧孤寡老弱,實在是應付不過來,難以兼顧。”

劉循叫過一個親衛,先把農夫送走,沉吟著打量著回遷的隊伍,隊伍雖然有人在維護秩序,可效果卻不太理想,劉循的眉頭漸漸皺了起來。

人多事雜,隊伍每天才走一二十里路,大人鬧,孩子哭,亂七八糟的事情一股腦的都壓在劉循的身上,弄的他愈發心煩意亂。

別說這麼多人,即便是一家一戶,搬家也不是個小問題。

法正喘了口氣,心生一計,對劉循說:“主公!百姓對士兵本來心裡就有所牴觸,加上有些士兵紀律散漫,也不怎麼用心,矛盾自然不可避免。不如這樣,把百姓自發組織起來,讓那些德高望重的“三老”發揮作用,我們只負責維持秩序,主公再適當的給予一些獎賞,問題應該不難解決。”

三老在各地很有威望,這些人平日裡負責調節糾紛、幫著官府徵稅、募兵、掌管教化,由他們出面,的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等第一批百姓順利抵達綿竹後,劉循馬上把事情交給法正去安排。

法正不敢怠慢,何況他現在是綿竹令,如果表現不好,劉循隨時會把他撤職嚴懲。

百姓各自爭先恐後的忙著往自己家搬執行禮,回家的喜悅掛在每一個人的臉上,常言說,金窩銀窩比不上自己的草窩。

可是很快,有的百姓臉上換上了愁容。

劉循在街上巡視,不一會就被大夥給圍住了。

“我們家的房子塌了。”

“我家的房子也被大火給燒掉了。”

“我家種的幾棵大柳樹,也被人砍掉了。”

“還有我,大大小小十幾個門板都不見了。”

亂七八糟的問題一大堆,吵的劉循耳膜都疼。

劉循見人越聚越多,便大聲說:“鄉親們,不用擔心,有問題可以去縣衙,我會安排人接待你們,如果你們說的屬實的話,官府會補償大家的。”

好不容易把這些人勸走,劉循親自走訪了幾戶,也發現了問題,許多農戶家裡的房頂被拆掉了;有的家裡種的大樹也被砍掉了,只剩下光禿禿的樹樁子;有的更氣人,前院後院所有的門板都不見了。

王文想了想,疑惑的說:“雖說鄭公在城裡放過一把火,不過也僅僅是燒掉了糧草和輜重,並沒有破壞過百姓的財物,可為何這些百姓家中卻被弄的翻天覆地呢?”

劉循忽然想起,劉備在守城的時候,曾命人往城下丟過不少東西,當時劉循並沒有注意。

劉循氣的火冒三丈,咬牙罵道:“這一定是劉備乾的好事!”

守城的器械,不外乎滾木、礌石、弓箭和火油。

在當時的情況下,守城器械嚴重不足,劉備唯一能籌集到的也就只有“滾木”了,弓箭、礌石、火油這些東西城裡都找不到,唯獨木頭幾乎各家各戶都有現成的。

門板、樑柱、還有種植的大樹,幾乎不用加工,只需運到城牆上,便能抵擋一陣子。

劉循臉色鐵青,氣滿胸膛,劉備現在已經回了荊州,總不能為這種事去找他算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