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把交趾劃入了自己的版圖,遷都秣陵,改其為建業,這都預示著孫權雄心勃勃,要大展拳腳,狠狠的幹一場。

他絕不會僅僅只滿足於固守長江以南,赤壁之戰重創曹操,使得孫權信心大增,他現在躊躇滿志想逐鹿中原,甚至還想著一統天下!

其實,當初把荊州借給劉備的時候,孫權便留了一個心眼。

孫權把長沙郡最北面的版圖,設為漢昌郡,以魯肅為漢昌太守,駐守陸口,另命程普為江夏太守,與魯肅遙相呼應,隨時防備著屯兵江陵的關羽!

孫權從未放棄過奪取荊州的念頭,現在劉備陷在益州,無法脫身。孫權如果是劉備的朋友,或許會助其一臂之力,但孫權僅僅只是劉備的盟友,而盟友之間只講究利益。

有共同的利益,就可以結盟,沒有共同的利益,盟友隨時會反目成仇。

孫權決定先禮後兵,先讓魯肅出使江陵,索要荊州,孫權知道關羽一定會拒絕,他只是想找個出兵的理由罷了。

被拒絕之後,孫權再次出擊,強行委派官吏進入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關羽勃然大怒,把孫權派來的官員全都攆了回去。

見到狼狽回來的官員,孫權沒有理由再跟關羽客氣,他當即委任呂蒙為帥,起兵兩萬,攻取三郡,同時令魯肅領兵一萬駐守巴丘,形成防線,在江面上攔截關羽。

呂蒙負責進攻,魯肅負責防守,孫權則親自坐鎮陸口,居中排程,掌控全域性,給三軍將士鼓舞士氣。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呂蒙讀了那麼多兵書戰策,整個人已經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雖然負責進攻,但呂蒙並沒有直接派兵攻城。

而是先寫了三封書信,派人送往三郡,用恩威並施的言辭,以書信勸降,以軍事威脅,雙管齊下,要兵不血刃奪取三郡。

呂蒙熟讀兵法,深知上兵伐謀、攻心為上的道理,能不戰而勝,才是最好的結果。

效果出奇的好,大軍壓境,見關羽遲遲沒有派兵來援,長沙、桂陽兩郡太守嚇得自亂陣腳,幾乎沒做任何的掙扎,便開城投降,向孫權表示歸順。

只有零陵太守郝普不肯投降,反而加強了戒備,擺出了一副拼死守城、堅守到底的架勢。

呂蒙馬上把兵馬開到零陵城下,擺開陣勢,假裝要攻城。

關羽得知孫權的行動,大為惱火,現在諸葛亮和劉備都不在,且與益州失去了聯絡,關羽只能自己拿主意了,當即火速起兵,兵發益陽,想先奪回長沙。

孫權立刻做出佈置,讓魯肅搶先佔據益陽,阻擋關羽,並讓呂蒙暫時放棄零陵,北上支援魯肅,合力抵擋關羽。

喜歡循霸三國請大家收藏:()循霸三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