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下雨了?”唐兵抬頭看天,明月當空,清輝如夢,無邊月色將這一方山水映照得猶如世外天地,哪有下雨的跡象。

老三不假思索,道:“是放炮。在西面,離這不到五公里。”他也是感到奇怪,這一帶多是石灰石。這種石頭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只能燒製成生石灰,經濟價值不足以讓人深更半夜盜採。

“你說放炮就放炮啊?為什麼不是地震?”唐兵不以為然,“信口開河。”

老三沒跟他去爭辯,這廝小時候被狗踢過腦殼,把腦漿差不多踢成漿糊了。他縮回帳篷裡,拉上門簾。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莽山與d縣同處南嶺山脈,古文化是相通的。”老顧又端著照相機過來,開啟液晶顯示屏叫唐兵看,“你看,這些石像與d縣的鬼崽崽一樣,採用了大寫意圓雕手法,雕制簡約,工藝粗放,主題簡單重複,表現出民間行為的總體特徵,蘊含了大量的遠古資訊……”

唐兵表現出勤學好問的憨厚品質,與老顧交頭接耳,懵裡懵懂追溯了上下五千年。

老三心口鬱積的那團寒氣慢慢消褪。他聞了聞身上殘存的那股子腥味,斷定方才是虛驚一場,撲上來的那個黑影是娃娃魚。只是沒想到有這麼大一條,遠非從前見過的可比。他取出彎刀放枕邊,含了一粒硝酸甘油片,然後躺下。

那兩人聊得起勁。老顧引經據典,旁引博證,最後說:“我認為鬼子寨這個名字肯定與這些鬼崽石有關。鬼子寨,有可能之前叫鬼崽崽,或者是鬼崽寨。因為當地人發音的關係,被叫成了鬼子寨,最後慢慢沿襲下來。”

“老顧,你這也是故事新編吧?網上介紹,鬼子寨的名字來源於明朝末期的一場戰鬥。當年,吳三桂引清軍入關,將李自成的部隊追得滿世界跑,最後有一支殘部逃到了莽山,清軍一路尾隨,尋溪而上,李自成殘部堵住溪流上頭,等清兵走近時,突然放水淹殺清軍,又叫人在兩邊裝神弄鬼,清軍大恐而敗。鬼子寨由此得名。”唐兵不以為然。

“沒文化,真膽大!”老顧斜視唐兵。

“你說我沒文化?老顧,我告訴你,我讀爛了七本《成語詞典》,哼!”唐兵話鋒一轉,“不過,史書上說李自成在九宮山就掛了,隊伍也七零八落,怎麼跟莽山牽強附會了?這歷史啦,你就指鹿為馬吧!”

老顧搖頭,“當地縣誌記載:順治六年正月,闖賊餘黨一支虎,敗遁過郴,殺戮甚慘……”

“一支虎是誰?”唐兵糊塗了。

“李自成的侄子,名叫李過,他是李自成手下的一員大將。清兵入關,破了李自成佔據的京城,李過和高一功帶隊伍殺出重圍,一路護衛李自成南下。李自成在九宮山被農民鋤死後,李過帶十萬農民軍逃到了莽山。”老顧娓娓道來。

“老顧,你真是有才!”唐兵褒貶不清地說,“你到史志辦真是因禍得福啊!”

“幸災樂禍,是吧?”老顧咬牙切齒。

“嘿嘿,你不坐十幾年冷板凳,充其量就一個刀筆吏,哪像現在學富五車、粉絲如雲?”唐兵很不地道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

“放屁!”老顧氣得直翻白眼。

“老顧,你是有文化的人,別那麼粗俗好不好?要有底蘊,要道貌岸然。”唐兵義正詞嚴地說。這廝讀得最多的書就是《成語詞典》,出口便抑揚頓挫,泥沙俱下。

饒是老顧學富五車,抬槓也非唐兵的對手。他索性回帳篷裡打電話,聯絡星城的歷史學家,一塊發掘和研究那些鬼崽石。

“幾個破石像,你當真枯木逢春了?”唐兵衝老顧的背影嗤之以鼻。說完,鑽進老三的帳篷,“給我口酒喝。都夏天了,這鬼地方還冷若冰霜!”

老三將酒壺給他,“這山太野性,怕是會出現很多怪物怪事。我們得分外小心!”

“別疑神疑鬼了。”唐兵大大咧咧說,“知道嗎,有個著名的哲學家說:杯弓蛇影是因為把自己看得太英明!睡吧!我們一定能找到小青龍,載譽而歸!”走了。

起霧了,四周變得異常鬼魅。鬼子寨渺無人煙,全是峽谷和原始次森林,茂密的樹木裡藏匿數不清的飛禽走獸,說不出的危機四伏。

老三做了一個怪夢,夢見他被成千上萬的鬼崽崽追趕,它們腳底生煙,雙腿筆直地滑動。他一路逃竄,翻山越嶺,遍體鱗傷,而那些鬼崽崽如影隨形,怎麼也擺脫不了。最後,他跑到一堵絕壁前,走投無路。鬼崽崽從四面八方擠過來,眼看就要掩埋他……

夢靨裡,老三聽到一陣“咯咯咯”的怪笑聲,像一把鈍刀子在心口上鋸。那些鬼崽崽倏然消失了。恍恍惚惚中,老三感覺帳篷裡蹲著一個黑不溜秋的龐然大物,一動不動地盯著自己,一隻眼睛閃著綠幽幽的光……

老三身上的汗毛頓時一根根豎立起來,他想一骨碌爬起來卻無法動彈,手腳如同溶在蠟燭裡一般根本使不出力。老三感覺自己意識清晰,不是在做夢,他清楚此時已經快天亮了,帳篷裡不是那種漆黑,而是灰暗灰暗的,可以看清龐然大物的輪廓。

這是一個從沒見過的怪物,全身漆黑,腦袋似猴非猴,毛髮五彩繽紛,臉皺巴巴縮成一團像老南瓜皮,只有一個眼睛,嘴巴很大,牙齒長長的,好像掉了幾顆……

老三想呼喊唐兵,但發不出聲,嘴巴絲毫張不開。他努力地吸氣,試圖衝開壓在胸頭那塊無形的石頭,卻無濟於事。這會,他聽到那邊唐兵爬出帳篷的聲息,那廝在嘀嘀咕咕,好像是抱怨兩個懶鬼還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