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急著趕往玉門關,是因為衛荷他們判斷,玉門關外的鄯善國,可能會趁著鮮卑南下進攻玉門關。

鄯善國就是歷史上的樓蘭小國。

就是這樣一個兵馬不過兩三千的小國,歷史上卻經常反叛大漢。

自西漢以來,大漢的邊軍出塞,很多時候都不是為了對付匈奴,而是鎮壓西域的叛亂。

西漢時期,因為西域的叛亂,大漢百年的經營毀於一旦,在西域的十多萬漢人,更是遭受殘酷的屠殺。

西域遠在大漢萬里之外,漢朝對西域的統治,一直沒有辦法真正完成。

不要說西域,就是涼州,幾百年來也同樣從來沒有穩定過。

涼州的叛亂,為什麼不被完全視為異族,就是因為這裡漢胡已經糾纏不清,羌胡的叛亂,也沒有去做種族滅絕的事情。

從某種角度講,羌胡其實已經在內心,不把自己當作外族。

五胡亂華時代,為什麼出現那麼多慘絕人寰的事情,把漢人當作兩腳羊。

主要還是西域的外族,還有匈奴、鮮卑等遊牧民族,大舉入侵涼州,重新恢復月氏族的榮光。

趙季晨他們把羌胡,和域外的異族區別對待,可以說符合這個時代羌胡人的心態。

如果羌胡人能夠被漢人當作同胞對待,他們心中是千肯萬肯。

漢朝計程車族,不肯真正接納羌胡,用文化同化他們,絕對不是什麼大華夏的心態。

說白了還是權勢和利益之爭。

......

關羽趕到敦煌的時候,呂聰帶著典韋、臧霸和高順,也趕到了武威郡。

賈詡看到多了兩千精銳,心中鬆了一口氣。

這次鮮卑南下涼州劫掠,還是分成三個方向。

東面是從後世的巴丹吉林沙漠,直插張掖、武威。

這個時候的巴丹吉林沙漠,還沒有後世沙化那麼嚴重,面積更是小得多。

這裡沒有長城的阻擋,鮮卑人很容易進入。

鮮卑中部入侵的地方,就是沿著酒泉的弱水直下,繞過長城嘉峪關段,進入酒泉全境。

西部自然是從大草原直撲敦煌。

敦煌和酒泉的外圍,到處都是山谷和草原,根本沒辦法防守過來。

呂聰帶來的兩千精銳,同樣分成五個部分。

四百護衛留在姑臧隨時增援衛荷,同時擋住鮮卑人沿武威南下的道路。

其他護衛包括最近招攬來的湟中義從,由呂聰率領繼續前往酒泉,再由典韋、臧霸、高順、張繡等人帶領,前往敦煌和居延屬國。

這次招攬的湟中義從和其他羌胡兵,因為是來應徵,都有自己的戰馬和武器準備。

這給賈詡省了許多煩惱。

湟中義從和徐州的丹陽兵有點類似,都屬於這個時代的僱傭兵。

也就是說,這些人是以大戰謀生。

呂聰現在也不會顧及他們的忠誠問題。

湟中義從是因為衛荷的話才來應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