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認人為主,何來的忠誠和背叛之說?

......

賈詡如何出現在牛輔的軍中,歷史上沒有相關的記載。

可是像賈詡那樣有眼光的謀士,為了不捲入權力鬥爭的漩渦,主動離開了雒陽。

難道又會主動為牛輔效力?

如果把董卓亂政,看作是關西士族聯合起來,對關於東士族進行的絕地反擊,那也能解釋賈詡出現在牛輔軍中的原因。

不過,牛輔沒有能力成為賈詡的主公。

賈詡沒有選擇直接為董卓效力,應該是他謹慎小心的性格決定。

牛輔的死,賈詡沒有任何的傷心難過,被後人認為他冷酷無情。

可是牛輔只是賈詡暫時利用的棋子,他為什麼要傷心

慫恿李傕、郭汜,賈詡是為了自保。

投奔段煨、張濟,賈詡同樣是為了博得一線生機。

能有著超凡眼光的賈詡,會選擇張濟和張繡做他的主公嗎?

這沒有什麼看得起看不起的問題。

自古君擇臣,臣亦擇君。

賈詡在張繡的麾下,竭盡全力為他出謀劃策,甚至造成曹操喪子,賈詡自己一輩子在曹操身邊低調做人。

劉備認為,賈詡對張繡可以稱得上仁至義盡。

亂世之中總有著許多的無奈。

年輕時的曹操,志向是做大漢的徵西將軍,並沒有想到自己能稱霸漢末。

可是一旦走出了那一步,心中的野心滋長出來,享受到了權力帶來的好處,又有誰能抵擋自己心中的慾望?

賈詡也一樣,一開始做的事情,只是為了自己能夠活下去。

勸張繡投降曹操,是因為那個時間,還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在曹操的手下,用張繡自己的努力,拼搏出一個榮華富貴。

賈詡不是神,不可能知道幾年之後,會有個劉備來到荊州。

更不可能知道,劉備寄人籬下,還能被他打下一個江山。

就是知道了,賈詡也不一定會選擇劉備。

因為跟著劉備禍福難料。

跟著曹操卻可以活得很滋潤。

二十多歲的諸葛亮,可以選擇為了心中的理想而奮鬥。

因為他有滿腔的熱血和報負。

五十多歲的賈詡,已經過了為理想努力的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