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日磾作為盧植的朋友,又同樣身為大儒,自然要出面主持。

劉備看到許攸隱晦地和袁紹對了一個眼神,沒想到這個時間,許攸是在東觀任博士,而且已經和袁紹在一起。

那以後許攸在何進身邊任事,看起來也是袁家的安排。

許攸走到大廳的中央,對著盧植、馬日磾他們一揖,“學生南陽許子遠,現為太學博士。”

“盧尚書當日拿著劉玄德做注的《禮記》到東觀,其中有一句“禮不下庶民,刑不上大夫”的註釋,和康成先生註釋的差別太大,學生今日想在眾人面前問問劉玄德。”

盧植和馬日磾幾人互相看了一眼,都有點無奈。

劉備卻鎮靜地說,“許博士請問。”

許攸有點得意地看著劉備,“康成先生說,‘禮不下庶人’,是因為庶民貧困,不具備執行禮儀的器物,庶民無知,也不懂禮儀的重要性。”

“康成先生還說,‘刑不上大夫’,不應該輕易論及賢者犯法,若其犯法,則應該根據八議所犯之法輕重,不能列入刑書律法當中。”

“玄德你卻認為,禮儀不應該忽略庶民,需要讓庶民也明白禮儀的重要性,刑法雖然不輕易加諸大夫身上,但大夫犯法應該主動服罪以正律法。”

“不知是否如此?”

劉備點點頭,“正是!”

許攸譏笑,“玄德是不是認為自己比康成先生這種大儒,對聖人所傳的經文理解更深入?”

劉備嚴肅地搖搖頭,“子遠此言差矣!”

“康成先生胸中所學如淵似海,對聖人所傳經文的理解,更是我難以望其項背,我哪怕終其一生,也不敢說自己能學到康成先生的萬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許攸步步緊逼,“那你為什麼要反駁康成先生對《禮記》的瞭解。”

劉備的語氣仍然謙遜,“子遠,學問二字,就是告訴我們在學習的時候,要多問,學習的過程中也要帶著疑問。”

“我對《禮記》的理解和康成先生有不大相同的地方,就是其中帶著我個人的理解。”

“我相信我師和康成先生、翁叔先生他們在一起討論經學的時候,也一定會因為看法和理解的不同有過爭論,也因此才能促進學問的不斷進步,讓我師他們最終成為公認的一代大儒。”

許攸哈哈大笑,“沒想到玄德你的志向,居然如此高遠!”

劉備還是語氣平淡,“我只是在說明做學問的一種態度。”

許攸冷笑,“學習經文的正確態度,應該是找出經文的出處,才能真正理解經文的精髓,而不是自己憑空瞎想,為了沽名釣譽做出所謂的分析。”

“劉玄德,你不認為自己對“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這句話的理解,是公然對天下士族的挑釁?”

劉備終於有點動氣了,“許子遠,你這是胡攪蠻纏!”

“我如果想沽名釣譽,有必要利用這種有爭議的問題來抬高自己?”

“再說,教化萬民是聖人要求我們儒生要做的事情,讓犯罪的大夫不輕易受到刑法處罰,而是讓他自己自動請罪,說明聖人的禮儀已經深入人心,才能在心中形成道德標準。”

“這又哪裡觸犯我們士族的利益?”

喜歡遊戲玩家鬧三國請大家收藏:()遊戲玩家鬧三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