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五年

五年後。

周王壬臣六年。

天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周室在渡過了原始積累之後愈發龐大,成立了鋪水泥的周室施工隊,新興鐵匠、馬蹄匠等新工職。

有著姬昱原始的水泥技術,洛邑多數的商道填充為水泥路,周室的許多地方也興起水泥熱;來到洛邑的馬會釘上馬蹄鐵,城中也有了從事相關作業的馬蹄匠,負責為馬釘上鐵馬掌。

馬蹄匠除去釘馬掌,還從事修養馬蹄、更換馬蹄的工作,是為數不多近來興起的服務行業。

“也不知道王子昱的智慧到底有多厲害,竟然想到為馬釘上鐵掌,行動力都快了很多,難怪人家是王子啊。”

“我還是覺得王子所造的風箱讓我們冶煉鐵器方便了許多,還有那水泥,當真是巧奪天工,聽聞晉國都沒有這樣的東西,現在還在求著我們的天子去晉國鋪路呢。”

姬昱在幾年前寫出《生物》,記錄天下各種走獸和鳥魚,將其特性和一些要點解析說明;此時的讀書人才知道,馬蹄並非是馬的腳,只是馬的一層厚厚指甲,蛙的發展變化具備特異性,蝗蟲成災的原因。

壬臣對姬昱無條件的信任使得洛邑快速發展,在冶煉和施工上已經超越了他國。

洛邑的歡聲笑語在時而戰事緊張的天下獨樹一幟,讓周圍的鄰國愈發羨慕周室的環境,也請求周室施工隊去他們的國家鋪水泥路。

有路的國家成為一種時代潮流,不僅有面子,來往的商販都會誇讚。

只是水泥路讓城池的孩童失去了往日自由奔跑的快樂,尤其是一些穿著草鞋的庶民孩童,他們更喜歡在郊外的野地玩耍,而不是在堅硬的地面奔跑,要是摔倒必然會摔傷。

不過水泥的優勢之處大於劣勢,在來往的道路,周室都陸續按照往日一尺多的深度進行填鋪,道路上也會立起通行道路的石碑標識。

釘過馬掌的馬不必擔心馬蹄磨損,馬車走過水泥路也十分平緩,不似以往的顛簸。

水泥還用作於城牆的搭建,節省材料人工,在多方面都有應用。

這讓各國的諸侯都十分眼紅。

可得不到姬昱的核心技術,水泥的製作終究不可複製,周室也開始逐步賺取鄰國的利益資源,出水泥和人工進行鋪路。

如此的重大事蹟也自然引來晉國的關注。

有卿士問姬昱:“您制石土之路,為何命名為水泥?又為何不在晉國施行?”

姬昱的回答是“材料是為石粉和沙土混合而成,加入水則成泥狀,故而我命名為水泥。而為何不施行,您還記得水泥路剛出現時晉人是如何評價?說這石路是天下少有的劣路,馬掌使得馬蹄受損。”

在洛邑的潮流掀起之時,朝堂的卿士都曾質疑姬昱不將這類技術交予晉國,可姬昱身為王子,有些事又不可說得過於直白,只能借指姬昱吃著晉國的糧食卻不為晉國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