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解道(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287章 解道
本章夾雜私貨,又是一章思考章,乾貨要義過多,可能沒有看過老莊的人不怎麼理解)
姬昱一直對世道有所擔憂。
他的理想雖然美好卻總不能在現實中實現。
這個時代的人大多處於狹隘的認知維度,不會考慮超過於自身及外者。
以之前姬昱提倡所建的學宮來說,雖然在一開始受到重視,可經過實踐之後並沒有很多人加入學宮。
洛邑學宮,能夠聚集來自各國的學子,可對於實際管理卻很是為難。
學宮的規則不是簡單的按照一國之言抉擇,要考慮到不同國家的學子習俗文化和各國的歷史;
比如說到了瓜熟時節,不能輕易說讓學子們享用瓜果,因為有齊國學子,他們有著瓜期不代的屈辱;
不能比劃蠻夷和野人,因為會引起楚國人的反感;不能隨意貶低各國、也不能說一國的好話,因為秦、楚、晉這些國家都或多或少帶有矛盾;
也不能以人種膚色和外貌特徵開玩笑,秦人常年曬太陽,臉面多有黝黑;而楚人說話口齒不清,外貌與中原人有著明顯的差異。
不能以各國的英雄人物說笑,有如說先軫在城濮之戰中的戰績,會引來楚人的不滿;說秦穆公勇武會引來晉人和楚人的不滿。
一個具備掠奪性質的英雄,在他國人眼中就是擾亂國家安定生活的惡徒,所以想要引薦天下學子,是基本上不可能的。
姬昱的計劃失敗了,學宮也只是無用的建築在郊外成為了他的不良政績。
好在姬壬臣讓本國的讀書人在其中學習,也不至於得到荒廢,不然這可就變成了姬昱的過錯了。
一個國家,一類事物,往往越是龐大所需要在意的東西也就越多,就會有越多的麻煩。
所以掌管國家的國君不是一人治理整個國家,需要透過卿士的協助完成對本國的掌控。
在此利益基礎上,國君的的權勢大都分於位高權重的卿士進行管理,對實際的成果大多從下往上傳達,這也導致了國君對於實際情況的認知不足,不懂得真正的民生和處理國家的政務。
姬昱不想讓夷皋只是淪為這個時代的無知者,想讓他懂得更多真正的道理。
人在孩童時期,是最接近於真人的純粹的,對於教育的認知也將會決定他們的主觀,如果只是一味的刻板教育,只是讓夷皋懂得了什麼是什麼,而非讓他明白為何如此,那這位小晉侯往後還是會成為一個被時代操控的國君,一個看似知道卻什麼都不知道的國君。
鄉邑不識字的庶民來到城內會因為不識字而引發笑話,在讀書人和國人看來十分可笑,所以因此看不起不識字的庶民,天然的傲氣使得他們自發性覺得他們高人一等。
可這並不是說明庶民真的愚笨,只是沒有經受到良好的教育,單純的對於事物的不知道。
同樣的,如果一個城中的國人或是卿士去郊外的農田之中觀察,分不清黍稷麥稻,也不是因為他愚蠢,他也只是沒有見識過,或許聽說過名,卻未知其形,只是處於無知的狀態。
無知並不可恥,自以為是或是半懂不懂的人才是這個世道的蛀蟲。
一個自以為對所有事物都知道的人,在心中對於無知者都有著打心底而來的逾越。
卿士看不起國人、國人看不起庶民、庶民看不起奴隸,這樣的偏執與偏見在如今世道已經存在不知道多久了。
偏見將真理大道扭曲,使人不能領悟真理,從而深陷於自身的矛盾,將鬥爭和抱怨長久銘刻於自身的思想。
對姬昱來說,世人都陷於苦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