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多行善事(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159章 多行善事
領悟了部分心理,公輸造對姬昱更為敬仰。
只有懂得道理才能知曉其中精義,對於傳道者自然更為膜拜,他怎麼也想不到,一個年紀比他小上一個輩分的王孫昱能夠有著如此見識明悟出這般道理。
要不然怎麼說人家是聖賢呢?
作為聖賢,一切都很合理了。
心情澎湃的公輸造在此化身王孫吹,對於王孫所說的言行也愈發推崇。
“王孫說過,多行善事,想必就是要將心中的惡以行善之德排解,我現在才明白這樣的道理啊。”
這一刻的公輸造再次看向繁華的街道,只覺得烏煙瘴氣,蟲鼠並行。
他不再坐在木具店內,而是掛上了有事出門的木牌關門離開。
公輸造以往只在乎道理,他認為知道遠比施行重要。
可在明悟之後,他發覺到了施行的重要性。
知行合一、多行善事,這類王孫常常掛在嘴邊的話並不只是一句單純的口號。
他的內涵只有在施行之後才能有所明悟。
懷揣著心中的良知,公輸造環顧四周,首當其衝地走到那位自願賣身葬夫的女子身旁。
這女子長得並不貌美,身材纖細瘦弱,面板略有黝黑,連賣了幾天也沒有人收編做奴隸。
這個時代的奴隸,要麼有一把力氣能幹活;要麼懂事知曉勞務事,能打理一些花草樹叢。
至於內院之中的家僕,外來的奴隸可沒有那個特殊待遇。
她瘦弱到沒有人願意收作奴隸的地步,沒有人願意將金錢浪費在收養這樣的奴隸身上。
公輸造低聲問道:“你說的可是真實?”
女子見他有想買的需求,衣著也不算貧困,低下頭跪坐在地上就開始行禮,同時也不忘拉了拉衣領。
公輸造不為所動,只是又問:“你是因何而出來賤賣自己?家中過不去了?丈夫死後沒有能力能夠贍養自己?”
她見此人有著如此君子做派,不免有了動容,聲淚俱下的說道:“我苦啊,我家良人死後,他們家的人收走了田地,以我沒有孩子為由將我趕了出去,我只能帶著我良人的屍身想找個地方安葬,我不想讓他曝屍荒野,只能想到賣身以葬的法子了。”
“那你家良人的屍身呢?”
“在城外,城裡人不允許帶著屍體進城,我就在城郊外找了個地先埋了起來,可我還是想要讓他有個安葬的地啊。”
公輸造聞之也不禁嘆息,這個世道真是苦難啊。
周禮說要厚葬久喪,所以天下的臣民也都效忠於此,認為不厚葬就是不仁,不久喪就是不義。
作為魯國人的他,自然懂得厚葬對人的重要性,可明悟了心理之後,他反過來質疑此道的正確合理性。
要是人人厚葬,那天下該出什麼樣的動亂?
帶著對周禮的質疑,公輸造說道:“帶我去看看你的丈夫吧,我有餘錢,安葬他是不成問題的。”
女子感激謝過,低著頭帶公輸造走到城門外。
再走了百十來步,便看到了不遠處有顆粗壯的樹木,女子指著那顆樹。
“那便是我家良人暫且放置的地方了。”
可還不及檢視,就聽女子失聲痛哭倒地。
幾隻野犬也正在樹下,它們刨動著泥土,不停用嘴撕咬,遠望過去,這些野犬的毛髮上還沾有不少的黑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