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坐而論道下)

“木頭做成了船隻嗎?您在寓言中也寫過這樣的故事,我卻沒來得及思考其中的深意。

您現在的能力已經超出了我,又何必向我論道呢?”

郭偃不想和姬昱論道,他已經不再信任這個弟子。

“那您離開之後會和晉侯他們說明我們談論的內容嗎?”

聽著姬昱的話,郭偃頓了頓,他若有所思。

就算將昱的變動告知晉侯歡,會有什麼作用呢?

木已成舟,昱已經是晉國的出名賢人,告訴晉侯再讓他引起對姬昱的猜忌又能做什麼?一樣的改變不了,更別說以晉侯現在的身體狀況要是一直憂心疑慮,過不了多久可就要薨了。

“您知道了就算我說出去也不會有任何影響,那為何要告知我?”

郭偃此刻內心百感交集,他後悔了,不應該對周室有所圖謀的。

姬昱平淡的說道:“因為我想與您論道,您來這裡不也是要與我論道嗎?坦誠相見才能夠毫無顧慮的論述自己的道,您對我有所保留,我也對您有所欺瞞,現在我將此隔閡破開,只是為了論道。”

這位太卜也放下了心中所有的防備,端立跪坐在竹蓆上。

“原本是我來與您論道,沒想到卻是您主動提及,這是我的不對啊。”

“無妨,我想聽聽您的道,我再說明我的道。您能說說您是如何看待周禮的嗎?”

姬昱叫來侍衛,讓他去準備一些瓜果美食,而他也是站起身邀請郭偃去室內論述。

在院內論道可不是一個好地方,室內還有薰香,昱點燃之後誠懇的看著他的便宜夫子。

兩人相視一笑,彼此不再說不愉快的事情,現在有的只是論道。

“您問我對周禮的看法,我對此卻是主張不推崇。

我過去也曾非常的喜愛周禮,可是有一天,我變了,那是我參悟到了卜道。

卜道就是在引用自然的道理、天地的執行規則,還有加以對人本性的理解。

世道的運轉本來就是恆定的,人的道理也是相通的。

您看那昊天之上的太陽,是能夠以人力企及的嗎?

還有那奔入東海的黃河,如此的大河之水是不能夠倒流的,它們只能遵循造化所使的方向。

自然的造化,是昊天之上的神靈所掌控的,人是不能更改的。

所以人只有聽從昊天的指引,聽從神靈的話語才能適於人世,這就是我參悟卜道所悟出的道理。”

姬昱低頭思考,他同樣沒有想到卜道也是對於自然的解釋,這與伏羲所制八卦之理略有相同,昱受益匪淺。

郭偃所提倡的是遵從自然之神靈的指使,這和未出世的道家思想有些相似,核心雖有不同,卻是對天地世界的解讀。

“您所說的對,可我也有不同的見解。

您的道立足於天地,所論的是世間萬物,可人是不同的。

人有著心,有著自己的思考,所以我們才能窺探道的存在。這是其他生物所沒有的,只為人有。或許在這方世界之外也有著類似人的存在,可我所看到的,人就是最有智慧,最有能力的物種。

這個世間有著物質、生命,物質的存在是從有序到無序的過程,這是不可逆的;一塊木頭的形成是由樹木的成長這樣有序而生,可經過了燃燒之後就變成了灰燼,只有短暫的火熱。這樣的形式是無序的。

而生命卻是不同,他是由無序到有序的過程。人的生命不知道從何而生,為何而在。這樣無序的物種需要從外界不斷的取用來維持自己的生命。人如果沒有食物來維持和發展,就會死亡。

如若同您所說一切都聽從神靈的指使,那就是釋放了所有的本性,人會有無知、有叛逆、有殘害、有不合,您所說聽從神靈指引最終的思想指導是率性而行,可沒有了禮法的約束,世道就會變得自相殘害。

今世不是小國寡民的上古時期,世間有著不同的人,建立了不同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