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坐而論道(上)(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143章 坐而論道上)
立春已去,春風帶走了寒意,揉撫人間;花在柔情的綻放,來往的鳥獸正傳唱著歌吟。
郭偃杵著木杖,佝僂著身子走向姬昱所在的院落。
這一次他不是為了教導而去,而是為了論道而行。
他已經許久沒有去教導姬昱了。
現在的姬昱以難以想象的進步正在向世人言說他的思想,這讓郭太卜不知如何面對。
論賢,他全然不是著書姬昱的對手。
論卜,他已經沒有什麼東西好交給姬昱了。
有些東西不能言傳,也有一些東西不能傳給姬昱這樣的外人。
所以郭偃對他的感情十分複雜。
既有作為夫子的欣慰,又有自身的愧疚,還有對晉國的擔憂。
他不知道,晉國收留他這樣的人物到底是好是壞。
院落中十分寬敞,中間鋪了幾張竹蓆,姬昱坐在其中一張席子上。
立春之後,風也溫柔,在院落中可比在室內舒服得多。
走進院落,姬昱又在冥想,這次他在盤坐的腿上蓋了一層布,看著已經沒有了不雅的樣子。
“王孫,您不在室內是在此地感受春風嗎?”
姬昱無奈睜開了眼,說好的潛修卻總是被人打斷。
“我這是感受著心的存在。”
“我曾經用心感受過神靈的存在,您要試著用我的方法嗎?”
“我只會使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道,明白道。”
郭偃的話說的並無道理,心能夠溝通萬物。
儘管姬昱不信鬼神,可也不能否定他人的心。
心,本身就是能夠根據所見的事物進行想象和推導。就像堯觀星空制弈,伏羲明八卦。
這些東西在沒有見過之前也不會有人知道,說不定鬼神也是真實存在。
這是無法承認也是無法否認的,因為有心的存在,任何東西都不能否認。誰也不知道在心外還存在著什麼,以人的視角觀測不到的東西實在太多了,看到的東西越多,所不能觀測到的也就越多。
可姬昱不會信奉鬼神之說,這是一個原則性的問題。
他更在乎的是人心中的力量,而不是利用心去向虛無縹緲的神靈求助。
“我現在覺得您離您所說的道越來越近了,其他人能夠明白您的道嗎?”郭偃欣然笑道。
“您說我離道更近了,可我覺得離道更遠了,知道越多,也就能知道在人外還有無盡的道理,那是人所不能觀測的。
道本來就是人所提出的道理,我說的道,楚國也有他們所說的太一;我明的道理,在易上也有體現,道並不是唯一的,它是包含萬物的,人都可以得道,也不一定要明白我的道。”
昱侃侃而談,直述心中見解。
道,本身就是一個字,是人賦予了意義。其本身就是人理解的道理,並不是不叫道就不是道。
郭偃十分欣賞這樣的觀點,他隨意的找了張竹蓆就地坐下。
“我也看了很多次您的籍書,其中說明的觀點確實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