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君子果然是個有趣的人,看您言吐不凡,想必是出生名門吧”

中年人手撫鬍鬚,頗有一副得道高人的樣子。

閱夫子說過,社交的本質就是交換,中年人想知道昱的身份看中的就是他的潛力和附加價值,如果他傻乎乎的回答,那就是白學了。

昱隨即拿出幾塊碎金,那其中的一塊遞給了中年人。

“我的身份家裡人不讓我在外面透露,怕招惹事情。”

金在這個時代的重要性和珍貴性是難以想象的。

東周時期的金不僅是價值的體現上珍貴無比,甚至可以“金作贖刑”,用來減輕罪行。

而金有三等,黃金為上,白金為中,赤金為下。

黃金為純度較高的黃金,白金為白銀,赤金為黃銅。

一般用作賞賜的是黃銅,也就是最低等的赤金。

而昱拿出的碎金就是用金葉包裹一小塊銅器,價值在黃金和白金之間,同時也說明了身份的尊貴和價值。

早在西周時裹金技術就已經很發達,所以用碎金交易對貴族來說很正常,拿一整塊金子的純屬敗家子)

中年人接過碎金,抓了一沓紙遞給昱旁邊的侍者樗。

“您給我的東西實在是太珍貴了,不過我要完成我的理想,這是給您的謝禮。”

社交,不僅僅是對話,還有試探和交換的表現。

為什麼蘇秦能佩六國相印?

不止是他的才學,還有他語言上的技巧和對人性的把控。

這個時代不是沒有聰明人,而是聰明人太多了。

聰明人會知道,社交在交換時必須要有一方要欠對方一部分,這不是等價交換,而是作為結交或者維持關係的代價。

如果只是認為古代的社交只是請客吃飯,那就大錯特錯了。

諸侯宴請賓客都知道不是在第一天設宴,而是在第二天。第一天可以論心交談,看人的真才實學;晚上可以派遣美麗的歌姬或者舞女拉攏人心,在第二天的宴會上能夠更進一步的促進感情。

東周人並不傻,反而精於算計。

就拿昱出生時的流言來說,難道沒人知道嗎?只是聰明人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畏懼晉國罷了;

昱給碎金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讓他開口說話方便結交。

“您能和我說說您有什麼理想嗎?”昱說出了目的。

“我原本是晉國人,計姓辛氏,名離,字仲曲。家父原本是大夫丕鄭的好友,可惠公在位時,屠岸夷哄騙家父和相關大臣,讓我父慘死,從而家道中落。

為了苟活於世,我的兄長帶著我們逃亡到了宋國葵丘,並在那裡安家立業。

我這次前來洛邑,就是為了能學習數道,並在這裡安家,用數道來教化民眾,用紙來傳播王孫的思想!”

【等等,這個王孫該不會是我吧?】

“您說的王孫可是王孫昱?”

昱有些不敢決斷,本來想結交讀書人,誰知道這人竟然是他的“粉絲”。

“王孫的名諱又豈是我們這些小人物能說的?王孫尚幼,便能一眼看破秦軍必敗,此乃先見之謀;製紙筆車,讓天下黎民受利;年幼更是創立王數,更是讓我佩服至極,恨不能日夜瞻仰。”

想不到辛離竟然真的是“私生粉”。

昱對著辛離施了一禮,表示對剛才的話剛到抱歉,隨後說道:“所以您是為了追隨王孫而跑來洛邑的嗎?”

辛離搖頭道:“王孫的地位尊貴,我是不能靠近的;聽聞王孫身邊還有賢人閱,我的才能不夠優秀,是不適合在王孫身邊的。身份和才學都不能讓我靠近王孫,我又怎麼敢奢求呢?

所以我只想在郊外當個庶民,能這樣待在王孫近處我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

我在這裡買了二頃田,準備在這裡收一些喜歡知識和有智慧的弟子在這裡學習王孫的思想,傳播王孫的仁德。”

昱有些欽佩辛離的行為,說道:“您在這裡賣紙,是想吸引想要學習的庶民,那您又準備怎麼授予他們知識呢?”

辛離好好想了想,說道:“我會根據他們的年齡來授予他們不同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