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本了。

圓滿了,也釋然了。

甚至有一種此生無憾的感覺。

寫之前,預估是80萬字,最後完本是80.39萬字,多出來的3900字,就當是我水的字數了,反正也不要錢。

【殺路寒】是一本傳統武俠小說。

謙虛點說,在古往今來的所有傳統武俠小說裡,【殺路寒】至少是百強的存在。

這一點,留給時間去證明吧。

如果說武俠的核心在於“俠”,那麼從今以後,我應該也再寫不出這麼純粹的武俠了。

言歸正傳,簡單總結。

【殺路寒】的故事到此結束,沒有2。

結局就是這個結局,早在動筆之前的構想、甚至早於全書開篇的構想,結局就已經是這個結局了。

而在這個結局之後發生的事,能夠看明白書中設定的讀者,其實已經知道了,所以也沒就必要再寫。

對此,以舉一個例子,就好比是看完【競月貽香】後,問言思道最後有沒有謀反成功,是同樣一個邏輯。

說到【競月貽香】,本書雖然有所關聯,但肯定不是【競月貽香2】,最多最多隻能算是外傳;沒有看過【競月貽香】的讀者,單獨看本書也不會有什麼影響。

當然,還是向各位推薦一下【競月貽香】,畢竟【殺路寒】沒簽約、沒上架、沒收入,願意支援本書的朋友們,可以訂閱或者打賞本人的另一本老書【競月貽香】,萬分感謝!

到此,才500多字,再囉嗦幾句,湊足1000吧。

從【競月貽香】到【殺路寒】,這幾年來,其實有了一個心境上的轉變。

再之前的書末,我曾經寫過這麼幾句話,如下:

“這是一個正義戰勝險惡的正能量故事。

當然,正義一方未必有好報

——如果堅守正義只是為了好報,那麼正義這兩個字就會跌落雲端,一文不值。

當然,邪惡一方未必有惡報

——如果做壞事就一定有惡報,那世上就不可能有壞人,更不用標榜什麼正義。”

現在看來,以上言論,有點偏激。

因為今天,已經很再少有人願意去當好人了。

甚至,在各種各樣的渲染之下,好人,似乎已經變成了一個貶義詞。

因為好人就意味著吃虧,就意味著沒用,就意味著傻。

然而支撐整個社會的,其實往往是那些不計得失、願意吃虧人,是那些被所謂的社會精英定義成“沒用”的人,甚至我們能擁有今天的一切,是因為無數前人那種近乎於傻的信念和奉獻。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這種說辭雖然很幼稚,但是仔細想想,這才是讓世界“多一點好人、少一點壞人”最簡單、最直接、最有效的宣傳。

哪怕是騙,如果能夠得到正向的結果,何嘗不可?

鑑於此,作為具備一定傳播和宣傳屬性的小說,本人今後的作品,還是會盡量回歸“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這一基本原則。

以上,就是所謂的近幾年來心境上的轉變,同時也成功把字數湊到了1000。

另外說下,如果還要開下一本書,題材還是武俠

——別問為什麼,問就是隻會寫武俠。

最後,感謝各位朋友一直以來的支援和陪伴,謝謝大家!

收尾還是那句老話:

寫什麼樣的書,認識什麼樣的讀者。我是長桴,很高興認識你!

喜歡殺路寒請大家收藏:()殺路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