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稟聖王,義軍損傷較大,還在九龍半島休整。”伍崇曜回答道。

“派人提醒他們一下,英人會有援軍的事情。”馮雲山朝左宗棠說道,又問伍崇曜:“崇曜,聽說義軍和英人都答應來廣州參加南洋公司開業,順便談判義軍退兵和交出柏貴的事情?”

“是!陳開和包令兩人都答應親自來廣州商量退兵細節。雖然他們雙方均已答應停戰,但義軍一天沒離開九龍,英人便時刻警惕,全港島戒嚴,洋人都做不得生意。陳開則沒抓獲柏貴便不罷休。”伍崇曜解釋道。

馮雲山點點頭表示清楚了內情。

最後,伍崇曜大致說了下,他與劉勝邦邀請了港島和襖門一帶的各國洋人前來廣州參加南洋公司開業,但由於港島戒嚴,並未邀請到多少人,反倒是襖門有不少洋人表示會準時參加。

馮雲山聽說有不少洋人來,喜上眉梢。他搞南洋公司開業,本來的目的就是立個名頭,以同行生意人的身份邀請洋人們來廣州。最終的想法,便是跟各地洋人接洽,尋找既能幫助自己發財,又能給聖軍出售武器和工業裝置的生意夥伴。

想到這,馮雲山讓許祥光去準備南洋公司開業的事情,只讓左宗棠、伍崇曜、劉勝邦三人陪同自己,去拜訪到了廣州城的洋人。

下午,馮雲山等人來到十三行洋行商區。

“聖王,前面不遠,便是洋人集中開設的洋行區。鴉片戰爭後,有數十家洋人的洋行在開設。但近幾年由於清妖頭兩廣總督徐廣縉和巡撫葉名琛兩人明裡暗地抵制洋人,抓住與洋人簽訂的條約中的漏洞,不許洋人進入廣州城內。”伍崇曜指著前面一個街區介紹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嗯,想不到這兩個妖頭還有這份心思。不過洋人肯定不樂意了吧?”馮雲山笑道。

“聖王明鑑!洋人氣憤填膺。這港島總督文翰便代表英人幾次求見清妖頭徐廣縉和葉名琛,要求重新修改條約,但拖不過徐葉兩人,最終無奈地上接受洋人不能入城的規定。”

“但實際上,還是有洋人不少在城內。畢竟洋人私自進城,官府也不好過於追究。即便這樣,洋人在廣州開始的洋行也越來越少,諸多洋人開始將生意轉移至上嗨。這邊的十三行洋行生意,開始慢慢走下坡路了!”伍崇曜憂心忡忡地說道。

這可不行!馮雲山一聽,廣州十三行可是兩廣稅源的主要來源地。眼下廣州屬於自己的地盤,被上嗨搶走生意,算哪門子事情?他便一路走,一路讓伍崇曜繼續說說這方面的情況。

原來,鴉片戰爭前,廣州十三行作為滿清唯一的對外生意場所,生意興隆。但戰後,滿清被迫開通了上嗨、寧波、福州、廈門等另外四個通商口岸,其他三處還好,基本沒什麼生意量,但上嗨卻因為身處江浙和長江口,交通漕運方便,對外貿易量逐步增加。

伍崇曜舉例說,清妖道光十五年,整個滿清生絲總產量七萬擔,賣給洋人共一萬擔,其中廣州便佔了九千擔。但到了戰後的道光二十五年,從廣州出貨給洋人的生絲只有五千擔,而上嗨也增長到五千擔了。

特別是去年,廣州出貨生絲還是隻有五千擔,而上嗨則增長到四萬五千擔。幾年功夫,上嗨增長了數倍。其他茶葉瓷器雖然沒有生絲如此嚴重,但也是如此趨勢。

馮雲山一想,便明白了為何如此。

廣州的地方官,如兩廣總督徐廣縉和巡撫葉名琛等,千方百計刁難洋人,甚至明裡暗裡唆使城內百姓驅趕洋人出城。

而上嗨的地方官,官職小,底氣不足。

特別是發生“青浦教案”以後,更是害怕洋人到了極點,不敢惹事。洋人在那開設租界,肆意妄為,甚至偷漏稅嚴重亦不敢多說什麼,於是上嗨便成了洋人的天堂。

喜歡這個天國不太平請大家收藏:()這個天國不太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