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京的帝國皇宮內,原本的金龍殿,如今已經成為馮雲山朝會面臣議事的太平聖殿。

這天,是帝國朝會的日子。馮雲山一早起來,便端坐金龍寶座上,而堂下,中華帝國的文武官員,除了出征的將領外,在聖京城內的,悉數到場,大禮參拜。

馮雲山不想像滿清一朝的皇帝一樣,事必躬親,他一個現代人的思想,可不想將自己捆綁在一個皇宮大院內。那樣的皇帝,不是他的理想,倒不是他想像後世的一週五天工作制一樣,至少不能每日上朝,那不得累死去?

於是,他規定,太平聖殿平時每旬逢五一朝,算是他“御門聽政”,朝見群臣,各省巡撫布政使監察使、帝國內閣副部長以上級別的帝國官員才能參加朝會。其餘的地方官員與京官等,知府以上,便可以參加由帝國內閣組成的閣會,每週一會,將各類資訊收集匯總在內閣,再由內閣在每旬逢五的朝會上提出。這樣一來,至少能將大半的政務都解決掉了,最後剩下真正的老大難問題,才道朝會上交由他來拍板解決。而且,真正上了朝會的,也早就已經經過內閣處理批覆了基本解決方案,最後只是交他這個帝國的皇帝過目裁決而已。

這其實是套用後世的公司制度。

馮雲山想的是自己來當中華帝國的皇帝,相當於後世公司的董事長,而從手下之人當中,挑幾位既忠心自己,又有才幹之人,來當這個總經理,也就是如今成立的帝國內閣的總理副總理之類的,剩下的,內閣個部長之流的,也就是日後這集團公司總部的部門經理,而各省巡撫、地方知府,也就是個子、孫公司的經理,總體來說,這個管理思路就是這樣。

對於馮雲山來說,還真別說,他並不制度如何管理好一個國家。他的優勢,也僅僅是比這個時代的人多了一百六十年的時代眼光和多些未來的發展走向而已,其他的,智商、謀略、管理能力,他很清楚,自己並沒比誰厲害多少,甚至還不如這個時代的牛人。因此,從一開始,他就沒想過要當事必躬親的勤政皇帝,而是想要當一個甩手掌櫃。

他只能將一個國家當成一個大公司來經營,因為他原本只是個公司的小職員而已,其他的,都只能仿照歷史上的,順眼下去。索性,便交給那個帝國內閣,讓別人來操心這些事情。說到底,一方面是他懶,另一方面,也是他想效仿劉邦這樣的君主,知人善用,放手讓手下的人去做,說不定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這個內閣總理的位置,也就是相當於以前的丞相,最為關鍵。因此,這個位置,必須要馮雲山信得過才行,而且,這個位置的人,還必須才能出眾,是位幹臣,如今,說實話,也只有左宗棠勉強能勝任。但如今總參謀部還離不開他,馮雲山可不想將政務這塊交給他,然後軍務這塊又要自己操心。因此,除了左宗棠,還真沒人能有這個能力挑起這份重擔,因此,馮雲山只能將就著,將忠心的曾觀瀾暫時任命為內閣副總理,主持帝國各事務。

但馮雲山心中清楚,曾觀瀾的能力,尚且不是很足。以他的學識和後面自己對他的鍛鍊和培養,他最多隻能做到一省巡撫的地步,日後再鍛鍊幾年,馮雲山相信他能當個內閣副總理,而不是現在。但馮雲山手頭上實在是沒人了,加上如今帝國剛剛成立,一切都沒走上正軌,只能先讓曾觀瀾擔任著內閣副總理,主持帝國的政事大局。

這幾個月過去,雖然很多事情已經開始慢慢地推動了,但馮雲山還是覺得太慢,且沒什麼條理。他明白,這不能怪曾觀瀾,他本就沒那個經歷與先天本事。他開始想起後世的那幾名出名的晚清重臣了。

是時候,將那些重臣苗子找出來,再重點培一個得力的內閣班子。

正當馮雲山思索的時候,曾觀瀾稟報:“陛下,一個多月前,梁立泰率領的甲四師和羅瓊樹率領的甲六師,在佔領緟慶府後,又北進川蜀大地,其中,在蜀中遂寧張家等地方官吏鄉紳和商賈的協助下,一舉將四川全境都攻佔下來。成都將軍樂斌率眾歸降,四川總督裕瑞被俘虜斬殺,整個四川已經歸於帝國治下!梁師長和羅師長兩位請求帝國速速派遣地方駐軍和地方官員前去四川,治理各州府。在帝國所派官員抵川之前,他二人暫時保舉原成都將軍樂斌為四川巡撫,暫帶領原來的滿清降官治理四川。”

“四川之事,朕早已經知曉。蜀地乃魚米之鄉,民風彪悍,要確保地方穩定,既然暫時無人前去治理,便依二位師長所奏,由清妖官員暫時繼續治理。內務部早些派人前去,人員不足的話,內閣想個法子,在當地選拔一些,但萬萬不能全由原本的滿清官員擔任。滿清官員即便要留任,也要重新評定,由帝國進行統一的培訓和訓話之後,再換個地方為官!”馮雲山回覆道。

曾觀瀾又啟奏道:“陛下,另外半個月前,經過貴州興義府知府張鍈等人的勸降,貴州巡撫蔣蔚遠宣佈歸順帝國。此事前些天,內閣已向陛下奏報過。如今,立功之人張鍈等人,以及降臣蔣蔚遠等,都已經趕赴聖京,等待陛下的召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哦,他們都已經來了?”馮雲山一聽大喜。

兩個月前,當他得知那個叫張鍈的興義府知府竟然有個兒子叫張之洞後,他樂壞了。連忙表示要當面召見此次貴州歸順的功臣張鍈,讓他帶了一家老少全部趕來聖京,好像是要留他在聖京為官,重用的意思。

實際上,他是想見一下這名後世清末赫赫有名的洋務重臣張之洞而已。

當即他便下令,將新歸降聖國的一批滿清官員,全部送入聖京,由內務部進行一次統一的培訓。為何要這樣安排,一是馮雲山套用後世的組織部門的培訓洗腦方法,準備成立一個類似中央黨校一樣的高階官員培訓學校,所有的帝國官員,只要上了一定級別,都必須進行這項培訓,開個任免官職前的培訓班,由他馮雲山這個皇帝親自出任校長,這樣一來,所有的帝國官員便都成了他名義上的學生,自然對他忠心無比。二來,經過系統的培訓,將這些讀死書,或是隻知迂腐做官之人,培養成一名精幹高效的合格官員,還可以與其他官員交流,對帝國有利。三來,這才是馮雲山最重要的目的,便是將他們都集中起來,將他知道的日後會成為晚清重臣或是名臣的有才華之人,提前挑選出來,刻意假意培養,為帝國官員做儲備。

“是的,陛下!那些投靠的清妖官員,還有些地方推薦的有才華之人,都已經趕到聖京,在驛館中安頓下來。”曾觀瀾示意了一下,內務部副部長謝享才將幾張紙拿給了他,“陛下,這是一份清單,上面有他們詳細的名字和籍貫等資訊。”

不得不說,曾觀瀾做事很是很仔細的。馮雲山接過清單,也沒什麼心思上朝了,反正說的不過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倒是自己佈置的幾件大事,卻一直難以開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