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回重披鎧甲再上陣(第2/3頁)
章節報錯
昭明帝看看側立於最末端的白蒼,點了點頭,這回若不是白蒼出京剛巧在長通驛遇上被劫殺的鎮東軍軍吏,只怕他連這一封塘報都看不到。
“皇上,臣皇甫敬德請旨,即刻前往渤山堪亂。”皇甫敬德沒有絲毫猶豫,立刻跪下請旨出兵。他是心中有大義之人,在國家危亡之前,個人的傷患絲毫不值一提。
昭明帝沒想到皇甫敬德會主動請旨,面上也頗為動容,幾步走下臺階,握住皇甫敬德的手道:“皇甫愛卿,你真是朕的國家柱石,朕知你重病未愈,本不當派你,可……”
“皇上,臣知道,當年老元帥教導臣,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臣自從軍之日起,便以身許國,絕無二志,如今國家有事,臣義不容辭。請皇上降旨,速召定北一萬精兵,星夜兼程趕入渤山,臣今日便從京城出發,與眾將士於渤山會合,但使臣有一口氣在,絕不許外虜踏足大陳一步。”皇甫敬德字字鏗鏘擲地有聲,禦書房內,人人為之動容色變。
“好好好,愛卿真仍朕之柱石,有愛卿在,朕放心。朕即刻下旨,召定北軍前往渤山,韓卿,錢卿,定北軍一應所需,必得加急準備,絕不可有一絲一毫的拖欠耽誤,否則,朕也是會殺人的。”昭明帝看向戶部兵部兩位尚書,咬著牙冷森森的威脅。
兵部尚書身愛韓老元帥大恩,此時早就五內俱焚,他要是個武人,怕是早就跳起來請戰,可他不是,他能做的,就是為皇甫敬德做好一切後勤準備,讓皇甫敬德心無旁騖的為韓元帥一家報仇血恨。
戶部的錢尚書,他雖然沒什麼本事,可早年間家裡也是受過忽喇人禍害的,對於外敵入侵之事,也是心中極恨,何況還有昭明帝的砍頭威脅,他自然不敢不踏實辦事。
“萬歲放心,定北軍但有所需,臣等必竭心盡力。”韓大人錢大人異口同聲的保證,讓昭明帝心中略感寬慰,他的文武大臣都是好樣的。
命高三保取來虎符,親手交於皇甫敬德,昭明帝道:“有勞皇甫敬德愛卿,祝愛卿馬到功成,朕在京中等你的好訊息。”
皇甫敬德跪接虎符,言道:“臣,定不辱君命,必以死報國!”
聽到岳父最後四個字,齊景煥心中咯噔一下,出征在即,這樣說可不是什麼吉利的兆頭。可他又不能說什麼,只在心中暗自盤算,怎樣才能確保他岳父萬無一失。
昭明帝拍拍皇甫敬德的手,笑著說道:“愛卿言重了,待愛卿凱旋之時,朕親手與愛卿解戰袍。”
皇甫敬德抱拳謝過,言道:“萬歲,臣這便回府點齊親兵,即刻趕往渤山,調兵及軍需之事,全賴萬歲與兩位大人,皇甫敬德先謝過了。”
昭明帝連道:“愛卿放心。”韓錢兩位大人也連聲道:“下官一定實心用命,元帥盡管放心。”
齊景煥眼見著岳父大人就要出征,趕緊過來叫道:“岳父大人保重,小婿祝您早日平安歸來。”
皇甫敬德將手掌按在女婿的肩膀上,沉聲道:“煥兒,為父出京之事,先瞞著永寧,你們好好的,為父才能安心。”
“是,小婿明白。”齊景煥答應的倒是幹脆利落。皇甫敬德點點頭,大步走了出去……
韓錢兩位大人也都趕緊去籌備軍需,昭明帝見自家侄子一動不動,便問道:“煥兒,你還有事?”
齊景煥點點頭道:“皇伯父,侄兒求您一道密旨。”
“什麼密旨?”昭明帝奇道。
齊景煥深深吸了口氣,跪下說道:“皇伯父,侄臣聽說韓元帥武功不俗,卻被人輕易刺殺,想來刺客的身手更好,侄臣擔心岳父。求皇伯父下旨,令侄兒媳婦隨軍出征。”
“什麼?煥兒你說什麼,你要讓你媳婦隨軍出征?你可知道她現在是一府王妃,是內眷,豈可輕易拋頭露面!”昭明帝怒道。
齊景煥點了點頭,“回皇伯父,您說的侄兒都明白。可是侄兒更知道天下間幾乎無人能勝過阿寧,有她在,勝算更大。況且阿寧從前女扮男裝,根本無人識破。皇伯父,阿寧有一身好本領,若是將她圈於內闈之中,實在是太可惜了。侄臣方才反複思量,渤山那邊做敵的只有倭人,而倭人本性欺軟怕硬,若沒有十足的把握,必不敢輕起戰事,只怕是他們有了什麼不得了的倚仗。阿寧前往,要對付的,正是那份倚仗,其餘賊寇根本不足所慮。皇伯父,阿寧有滿腔報國之心,那怕是您頒下旨意,她也有可能私自出京。侄臣不願阿寧因為一片報國之心而犯下私自出京的大罪,求皇伯父成全!”
齊景煥一個頭磕到地上,大有他皇伯父不答應,他就不起來的意思。
昭明帝長嘆一聲,喃喃道:“我大陳何至於此,要一介女子去沖鋒陷陣……”
齊景煥忙道:“皇伯父,在京城,阿寧是一介女子,可是在軍中,她只是生擒納都,平定忽喇的定北軍少將軍皇甫靖邊。”
昭明帝心頭一顫,是啊,許是過了近兩年的太平日子,他竟把這一茬給忘記了,皇甫永寧就是皇甫靖邊,那可是天下頭一號的大殺神!
“嗯,煥兒說的也是,好吧,朕便給你一道密旨,你媳婦要是不提出京之事也就罷了,若是提出來,便將密旨給她,唉,永寧這孩子不易啊!”
齊景煥心中暗暗鬆了一口氣,有了密旨他就能便宜行事了。到時候不只是皇甫永寧,說不得他都能跟著出京,正好為將來做些打算。
拿了昭明帝親手寫的密旨,齊景煥沒有立刻回府,而是匆匆趕往定北侯府,岳父將要出征,他這個做女婿的豈能不去送行。
齊景煥來到定北侯府之時,整個侯府已然如同軍營一般了,只見府中上下人等全都頂盔披甲手執長戟,列隊於前廳外的場地上,就連皇甫永安都穿上軟甲,揹著一隻不算小的包袱立於佇列之中,聽他爹的訓示。
皇甫敬德的訓示簡單的不能再簡單了,只有一句話,“國家有事,隨本帥出征。”
“出征……”
“出征……”
“出征……”
三聲出征如震天驚雷,卻只是由不到兩百名老兵發出來的,讓人聽了胸中似有風雷激蕩。
“出發……”皇甫敬德一聲令下,老兵們刷的翻身上馬,往府外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