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邊,董卓已經向冀州進軍。

根據地圖上標註的軍力來看,張合在北,麴義在南,袁紹則將大軍屯在南和,整體呈一個凹字形。如果不將先這麴義、張合這兩顆門牙塔拔掉的話,直接去懟袁紹,孤軍深入會很麻煩。

從一開始,袁紹就想將董卓拒之門外。

“太師,昔日稚然為麴義所敗,末將不才,願意引兵去破麴義。”

郭汜抱拳請命。

稚然,就是李傕的字。

董卓死之前,兩人同為西涼軍出身,關係一直很鐵。

董卓死後,兩人聯手攻入長安,殺王允,與呂布展開巷戰,並且大破呂布。佔據長安,二人劫持漢帝,掌控朝政,後來受了挑撥離間,才互相攻伐至死。

郭汜的戰鬥力很猛,猶在華雄之上。

董卓也想試試麴義的能耐,遂分兵一萬給郭汜,讓他去攻武安。

與此同時,中郎將張燕也出列抱拳,請求攻擊常山。

自加入董卓麾下以來,儘管董卓沒有過多幹涉,但張燕心中清楚,董卓還是不放心自己,所以,這次進攻,也是他表忠心的機會。

董卓答應下來,正好看看改編之後的黑山軍戰力如何。

至於董卓,則將大軍停在井陘關下,背靠太行山脈,先看兩翼的攻擊部隊,是否進展順利,之後再作打算。

月餘之後,訊息傳來,郭汜在武安大敗。

根據情報描述,郭汜在抵達武安境內以後,先後遭到麴義軍的多番襲擾,以至郭汜怒火大盛,連攻數日城池,強攻不下,為此還死了兩千多名將士。

不甘心就此敗北的郭汜於是輾轉其他縣地,想避開麴義,結果麴義故意使人敗逃,讓出一座小城,等到郭汜率兵佔領之後,才發現城內早已人去樓空,糧食也所剩無多。

麴義迅速圍城,將他困在內城。

郭汜衝殺不出,只好派人求援。

收到求救信的董卓很是生氣,虧他走之前還叮囑過郭汜要小心麴義,結果別人隨便挑撥兩下,郭汜就上了頭,還把自個兒陷了進去。

“此事該當如何?”

董卓將麾下文武召集起來,商議對策。

郭汜還在等董卓的兵馬去救。

畢竟是跟了多年的老部下,不能見死不救,

要不然,以後誰還會為你賣命。

女婿李儒最先發言:“太師,郭汜所在的汙城是座小城,又處於魏郡腹地,距我軍駐地較遠,就算現在派出軍隊行進增援,恐怕他也堅持不了這麼長的時間。”

“更何況,汙城很小,麴義卻圍而不攻,顯然是故意為之,其目的就是等著太師的兵馬去救。如果所料不錯,麴義肯定早已在沿途設伏,就等著我們上鉤。”

不得不說,李儒的眼光還是比較獨到,分析得也十分透徹。

對此,董卓沉默了。

可惜狼騎覆滅,飛熊軍又在洛陽,想要實現長途奔襲很難。

而且,麴義最善破制騎兵。

他所訓練的強弩士,簡直就是輕騎兵的剋星。

“太師,難道就這樣眼睜睜的看著郭汜去死?”華雄忍不住了,粗獷的嗓音裡透著迫切和著急。雖然平日時常裡,兩人拌嘴不斷,但真到了郭汜身處危難的時候,華雄還是很講義氣。

李儒冷哼一聲:“是他自己莽撞,所以才會有此下場,怨不得旁人!”

“太師,給我一千兵馬,我去救他!”

“就算給你一萬,也是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