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上旬,山裡的流民攜老扶幼,陸陸續續遷徙出山。

幾十萬的人口不在少數,也不是一兩天就能轉移完成。

董卓為此在上黨、太原兩郡的陽曲、榆次、襄垣等十二個縣地,設立了近百處流民接應點,並讓當地官府為他們重新登冊注籍。除此之外,手下的將領校尉也分派出去大半,負責沿途護衛,謹防有人藉機尋釁滋事。

一個多月下來。

好在,一切都算順利。

董卓所在的壺關縣,主要是負責接應黑山的張燕,以及他麾下的賊眾,和所豢養的流民。總數加起來,將近十萬之眾,佔了總人數的六分之一。

要知道,太行山脈裡賊匪無數,光是各個山頭的首領,就有三十餘人。而張燕所在的黑山,實力最強,完全碾壓其他山頭,這也是外界為何對這股賊寇,冠以‘黑山賊’之名的重要原因。

出了黑山,張燕將隊伍分成兩起,流民一批,賊兵一批。

流民們出了山,在官兵的引導下,有條不紊的排起長隊,去當地官員那邊登記註冊;賊兵們則被安排在另外一處,卸去兵器,暫時歇腳。

張燕和一些小的頭目,前來會見董卓。

董卓坐在青鑾傘蓋下,雙手平放大腿膝蓋,身邊站著兩位義子,以及華雄、郭汜等將,後方則是三百披甲執銳的虎賁甲士,拱衛四周。

張燕遠遠望見之後,主動小跑上前,納頭便拜:“罪人張燕,拜見太師。”

身後的一眾小頭目見狀,也自是跟著跪拜在地,不敢做聲,心裡頭七上八下,一點兒沒底。

張燕比想象中的年輕。

董卓起身將他扶起,笑聲爽朗:“張渠帥能夠辨明是非,使生靈免遭塗炭,乃是大功一件,何罪之有?”

要不是你逼迫得緊,我會甘心投降?

張燕心中腹謗一聲,下意識的想要抬頭,卻察覺到上方有數道目光,齊齊落在了自個兒身上,猶如針扎一般。這些目光裡大多帶有警惕和防範,給他內心造成了很強的壓迫。

不用想都知道,肯定是董卓近前的幾位心腹猛將。

相比之下,反倒是外界傳言凶神惡煞的董卓最為和善。

張燕又將腦袋垂低了下去,認真說道:“罪人之前糊塗,受了李樂蠱惑,出兵襲擊絳邑,太師要殺要剮,罪人都沒意見。只是我手下這些弟兄,全是聽我命令列事,還請太師不要加罪,能給他們一條活路……”

張燕語氣誠摯,一人扛下了所有罪責,這可將身後的小頭目們感動得不輕。

唯有董卓冷靜的看在眼裡。

好傢伙,又是一個收買人心的好手!

就目前的形勢而言,董卓肯定不可能殺死張燕,就算要卸磨殺驢,至少也得等到幾年或者十幾年以後。

而且,他也沒有殺死張燕的理由。

“嗨,別這麼說,都是過去的事情了,生活所迫嘛,本太師懂的。”董卓笑著拍了拍張燕後背,渾然沒有放在心上,還以一副貼心老大哥的口吻安慰起來。

這倒是令張燕頗為詫異,眼前的這位太師,似乎與傳聞中的,有所不同。

“這是朝廷頒下的旨意,你且看看。”

董卓將一卷詔旨遞了過去。

張燕躬著身子小心翼翼接過,認真瀏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