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的問題解決了,剩下的問題,就都不是問題。

董卓在河東待了兩月,在衛覬的治理下,屯田方案漸漸走上正軌,朝廷負責給流民發放耕牛和鋤具,並且提供糧食,流民們則揮灑汗水,辛勤勞作,等到明年秋收,收穫的穀物糧食按照四六分成。

流民們對此完全沒有意見,別說四六,就是三七或者二八,他們也一樣能夠接受。這個世道能不餓肚子就已經值得謝天謝地,哪還敢奢侈其他。

入冬以後,北方氣候急轉直下,變得異常寒冷。

這個年代,空調暖氣啥也沒有,就連羽絨服也沒一件。

百姓們所穿的麻布衣,不僅材質低劣,而且單薄,極不耐寒。

當時人們會在衣服裡面塞進繅絲剩下的下腳料,保暖效果並不是很好,而且太過碎小容易從衣服裡漏出來,戰國時期的大學者曾子冬天一抬胳膊,衣服壞了,然後胳膊就裸露在了寒風中,所以就有了捉襟見肘這個詞語。

這是最底層的人士的禦寒方法,如果稍稍有錢的就有了皮製的大衣,對於冬天來說,沒有比動物的皮毛更加禦寒的了,有錢人就會選擇貂皮,狼皮這種皮厚毛密的,那麼下層人士也只有狗皮羊皮了,但是保暖效果仍然要比繅絲衣服好太多。

至於窮苦百姓,就只能往衣物中加入柳絮、蘆葦,稻草等東西進行保暖,靠它們扛過嚴冬。

儘管氣候嚴寒,流民們仍要進行荒地開墾,否則,明年初春,就沒有耕地可種。荒地開墾得越多,糧食收成就會越多,自己所得也會更多,沒有人願意再餓肚子。

所以哪怕寒風呼嘯,流民們也一樣幹得熱火朝天。

近幾日,董卓在府邸裡一直沒有出門,拿起針線縫縫補補,終於完成了第一件漢代羽絨服。

恰巧此時李儒到來,董卓便將衣服遞了過去,讓李儒試穿。

看著這極為臃腫且很醜的衣服,李儒內心抗拒,但猶豫一下後,還是脫了外衣換上。

換上之後,李儒的眼神變了,甚至有些享受,這件醜衣看起來笨重,鼓脹得很大,但穿在身上軟軟的,而且很輕、很暖和。

“裡面的主要材質是羊毛和鴨絨,我可是花了好大功夫,才讓它們變得這麼輕軟舒適。”

董卓略微得意的說著,然後又問了李儒一聲:“怎樣,暖和嗎?”

李儒點了點頭。

“暖和就別脫了,送給你了。”

董卓也不吝惜,大氣十足的說道。

“太師,您這是做給我的?”

李儒眼神驚詫,語氣中透出一股不敢置信。以前董卓的賞賜,無非是錢財珠寶女人,這些東西,在李儒眼裡,也就是一堆交易的工具。

親手做的衣服,卻是頭一次。

很醜,但暖心。

李儒感動得快要落下淚來。

“你可別哭,你哭的樣子太難看了!”

董卓揶揄一聲,哈哈大笑。

實驗得以成功,董卓準備把製作方法傳給那些織布的婦人,農業發展固然重要,手工業也不可落後!至於如何改善,使其變得美觀,那就不是董卓操心的事了。

呂布在旁邊看得羨慕,他要有這麼一件衣服,肯定天天穿出去顯擺。

暖不暖和倒是其次,重點在於氣質。

瞧見沒,太師親手做的,全天下就此一份兒!

那些西涼將領見了,還不得饞得直流口水?

唔~

得想辦法,讓義父給我也做一件。

呂布心中盤算,繼而眼眸一亮:對,等下次立了大功,就和義父開口。

董卓不知呂布所想,他讓呂布去把司馬懿、荀攸、衛覬、徐晃都叫來,說是今天要給大夥整個絕活兒。

幾人來到客堂時,董卓卻沒見了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