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了朝會,董卓最先從殿裡走出。

待到董卓走了許久,朝臣們才三三兩兩的出了殿門,換上鞋履,望著那道已經遠遠消失於視野的身影,心中長長嘆了口氣。

快要出宮門時,一名青年將領跑來,跟隨董卓身旁,微微喘氣道:“叔父,聽說您要率軍討逆,侄兒不才,也想隨軍效勞。”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董卓大哥董擢的長子,名為董璜,現任侍中,總領宮中禁軍。

看著這個滿懷希冀的後輩,董卓笑著說道:“侄兒啊,你可不能走。眼下,關外賊子作亂,洛陽城裡的大臣也不安分,我不在的這段時日,你要多長點心,好好看著這群大臣,看有沒有人勾結叛黨,想要裡應外合。”

“別人我放心不過,董家後輩中,我是最器重你的。”

說著,還特意拍了拍董璜肩膀,大有一股重擔交於爾身的意思。

董璜起初還有些不願,但當他聽到後面一句時,頓時覺得榮譽感暴漲,眼神放亮,當即抱拳篤然應下:是!

董璜的父親董擢死得很早,所以董璜很小的時候,就跟著二叔董卓混跡於隴西,後來董卓入伍,董璜亦是跟在身旁。

再後來,建功立業,馳騁疆場。

所以,董璜是打心眼兒裡崇拜董卓的。

而董卓在兒子早亡之後,對這個侄兒,也是當半個兒子對待。

如今二叔開了口,說最器重自己,董璜心裡自然是一萬個高興,也發誓一定要完成好二叔所交代的任務。

出了宮門,董卓踩著小凳坐上輦車,三百精銳甲士開道,義子呂布則騎著那頭全球限量款超跑,提著長戟,護衛在側。

隊伍朝著相國府緩緩行進。

回到相國府的時候,李儒帶著賈詡已經等候多時。

得知賈詡來了,董卓自是大喜過望,下了輦車,急忙忙的就去了府內大堂,想給賈詡留下一種禮賢下士的良好印象。

然則當見到真容時,董卓卻不由的有些失望,無他,賈詡的相貌實在太過於普通,普通到甚至於有些老實巴交,扔進人群都不會顯眼。

在董卓想來,但凡有能耐的人,都應該有異於常人的容貌特徵。

就拿李儒來說,那雙微微凹陷潛藏於黑暗的眼睛,就是他的獨有特點,有時候還時不時的閃爍著冷光,像毒蛇一樣,別人一看,就知道這傢伙很不好惹。

再看賈詡,從頭到腳,根本找不出一絲的特別。

可即便如此,董卓也沒有小覷這個男人。

“哎呀,賈先生,久聞大名,今日相見,幸甚幸甚!”

董卓以極其熱情的態度,上前握著賈詡的手,就像久旱逢甘霖,滿是高興和歡喜。

這種別開生面的‘握手’歡迎方式,賈詡顯然很不適應,他想要抽出手來,可董卓的力氣很大,根本不是他所能掙脫。

好在董卓沒握太久,興許是他也意識到了,古人似乎不太喜歡這種熱情的交流方式。

之後,三人各自落座。

董卓問賈詡:“我要出征討逆,賈先生怎麼看?”

賈詡起身拱手,面帶微笑:“相國率天威之師,關外叛軍必不能擋。”

換做以前,董卓肯定是得意的哈哈大笑,說上一聲算你小子識相。

但現在寄居在這具身體裡的人叫董卓,他知道,這場仗肯定不好打。而賈詡作為一流謀士,不可能沒有自己的見解思路。

現在他卻這樣說,就純屬趨炎附勢,瞎扯淡了。

“可有退敵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