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女大不中留(第2/4頁)
章節報錯
曾幾何時,我們把努力看得特別重要,那句“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有其正確性,但他的努力並沒有比你多幾百倍。
他的成長卻是跳躍式進步,其實質在於比你優秀的人比你有眼界,比你會變通,從來不會認同於“習慣就好了”的理論。
他們眼界開闊,思想開放,不會把自己侷限在一個小小的模式中,而是隨時有跳出來並調整好方向的能力,這種定位比努力更重要。
特朗普還是房產大亨的時候說過:地產的秘訣在於地段、地段還是地段。同樣,事情的成功在於定位、定位還是定位。
如果方向正確,努力的成果顯而易見,如果方向不正確,再努力也不能挽救你的侷限。
如今,科技的快速發展使得大資料、人工智慧已經滲透到不同的領域,農業、教育、醫療、律師行業等等。
sberbank宣佈將普及人工智慧律師,雖然只是從事簡單的投訴信件的業務,但這也將使得大約3000名的律師失業。
李開復提到未來十年有50的工作將被人工智慧取代。而這些都將使你精神越來越不安、越來越焦慮。
你的“習慣就好了”將不再奏效,因為已經沒有機會讓你去習慣,你的飯碗可能要丟失,你僅有的技能也不再有用武之地。
而這個時候,你的學歷、你的編制甚至你的勤奮努力都很難挽救你,到那時再來定位自己,恐怕為時已晚。
眼前才是最早的時刻,那麼就從現在開始規劃自己、投資自己。
一方面,你可以做的就是保持學習的能力、終身學習的能力,去發現自己的優勢,在不斷完善自己的同時,跟隨時代的規律,敏銳地捕捉時代的痛點。
時代對於人的能力的要求在水漲船高,已經不是單純的與程式、計算、模式等相關的能力,它更需要創新、創造、審美、共情等等,與此相關的能力的開發與實踐是一個新的方向,這是需要深思熟慮的過程,並不僅僅是努力。
正如古典老師所說:當資源豐富時,選擇的能力比執行更重要。
讀書、識人、修煉不是重點,關鍵是讀哪些書?認識什麼人?修煉什麼能力?抓住哪個機會?
另一方面,在你追求個人成就的同時,最重要的是絕不能忽視對心靈的呵護、不能忽略精神內在的力量。
演說家熊浩的一段話講得尤其精彩。
他說:時代如何變,人心的力量不可取代,它通接著想象,孕育著情懷,激發著詩篇,浪漫於魅力,他保護和呵護著我們人之為人最深刻的那種內在力量。
一場守護人心的人文運動迫在眉睫。去讀書,去讀真正的典籍,去會友,不僅僅吃喝而是在靈魂上相互拔擢。去養護你的心,這份養護將使你擁有一個滿足、安全與自由的靈魂。
我文章底部的個人介紹也備註著培養精神品質,關注內在成長。在物質越來越富裕的今天,人們的心靈卻越來越空虛。
真正的奢侈已經不是物質的富有,而是精神的充實,這是決定你幸福感的根本。
一個精神真正富有的人,更看重的是如何自我完善,擁有內在力量,絕不會沉溺在“習慣就好了”的催眠中不能自拔。
因此,改變你的思維,拋棄你的“習慣就好了”的懶惰觀點,過一個為自己負責的人生。
對內發掘潛能,提高自己的精神修養,令自己能從內在獲得喜悅、自由的狀態;對外掌握好方向和定位,找到你的成長可能性,不斷地去遇見更好的自己。
選擇一個懂生活的男人,風花雪月是景,柴米油鹽也是詩。與你一起紅塵俗世,粗菜淡飯,共白頭,長相守。
昨天早晨,我在路上碰到剛從菜市場回來的劉姨和張叔,張叔左手提了幾袋沉甸甸的蔬菜瓜果,右手牽著劉姨的手,兩人有說有笑的往回走。
其實當初家境優渥的劉姨非要嫁給一窮二白的張叔,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懂生活,會過日子。兩個人結婚後,真的把平淡無奇,寡淡無味的生活過成了詩和遠方。
只要張叔有空一定會早早的起床,陪劉姨去逛菜市,他說菜市場每天都有剛從田壩裡採摘的紫茄紅椒,黃瓜青蔥,經常逛這裡會感覺每天的日子都特別鮮活有趣。而且夫妻二人在商量買什麼菜的時候,其實就是一種交流和溝通。
平時張叔在是個喜歡做飯的男人,只要有空他就會做幾頓熱氣騰騰的飯菜,燉幾鍋芳香四溢的濃湯,還會涼拌一些新鮮的蔬菜沙拉。
劉姨說:有時候工作很累,可回到家看到廚房裡有正在為我做飯的丈夫,鍋裡冒著油煙,碗裡盛著熱飯,這個時候所有疲憊都會煙消雲散。
有人說,嫁人就要嫁給一個會做飯的男人,因為這樣的男人最有魅力,會做飯首先說明他能照顧你,還說明他有時間陪你吃飯,在吃飯的間隙兩個人還會聊天嘮嗑,其實在這些瑣碎的日常裡夫妻之間吃的到一塊兒,聊的到一塊兒,感情就會得到不斷的昇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在兩人世界情感調查顯示:十種讓女人甜蜜的男人,排列第二位的是“主動為女人下廚,並且能做幾道好菜。
張小嫻也曾說:“擁抱一個愛做飯的男人,才是得到一張真正的長期飯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