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遊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這上元佳節之夜,長安城內人頭攢動,車馬塞路,燈輪燈樹周圍擠得水洩不通,長街內外熱鬧喧天。

“這就是你琢磨了一天找出來的好去處?”被洶湧的人潮擠到了街邊牆角的呂岩,貼著牆壁微微喘著氣對一旁的呂峰說道。

“這也怪不得小郎君,我們昨日提前到別處看過了,平康坊那裡更是擁擠得不得了。”晴雪被街上摩肩接踵的人流推搡著身體不住搖晃,張口解釋道。

呂峰也介面道:“是啊,我們看過了朱雀街、春明門、崇仁坊......都是人千人萬的,就這條街.......”

“就這條街你沒來看過,是不是?”呂岩打住了呂峰的話,一語戳中了他心裡的小九九,呂峰只得嘻嘻一笑。

“走罷,在這裡停著也是擠,還不如去湊湊熱鬧,你們看那邊掛起了個大燈籠,上面好像畫著有趣的東西呢,我們去看看罷。”姤兒越過呂岩的阻隔迎上了人群,轉頭說道。

上元節的陣仗之大,非守歲的除夕夜所能及,到處是燦若明月的花燈,酒樓茶肆裡笙歌鼎沸,觥籌交錯間眾人便被這喧鬧熱紅了耳根。更難得一見的是,街上多了好些深居閨閣的妙齡女子,花枝招展地肆意玩鬧,為此夜更添一層浪漫銷魂。

這樣的盛況空前,姤兒當然選擇參與其中。昨日一整天都在呂府幫忙準備過節,唯一的一趟出來,還是去醉紅樓找呂岩回府幫忙搭戲臺子。

那時樂柳兒正送呂岩出來,兩人耳語間顯得十分親密,姤兒感到一陣酸酸的澀意,晚上自然沒了心情和呂峰晴雪一同出去賞燈。

今日聽呂峰說這條街會有舞龍游街,呂岩便提議帶他們出來逛逛,一到街頭就被喧天鼓樂震聾了耳的姤兒一時間被吸引了住,將煩悶暫忘在九霄雲外。

碩大的燈籠上繪著兩條鮮活的紅鯉躍水而出,兩雙栩栩如生的圓珠子正滿是好奇地仰視著上面的一首詩,引得畫中那岸邊的一男一女也盯著那首詩沉思起來。

“來來來,各位走一走瞧一瞧,哪位郎君娘子猜中了這個燈謎,在下將免費贈與!”站在大紅燈籠旁高臺上的男子大聲衝著圍觀上來的男女老少吆喝著。

擠在人群中的姤兒幸好個頭算高,輕輕墊了下腳便看清了紙燈上的燈謎,於是輕聲讀了出來:

“春蘭笑共臘梅開,

青娥粉黛心頭在。

仰目柳旁對影邀,

可兌此心美滿彩?”

這首滿含情愫的詩十分應景,圍觀的男女中有不少人讀完後不自覺地左右看看,有時目光相撞,頓覺曖昧,又撇開了染上一層緋紅的臉。

“春蘭、臘梅,都是春冬之時開的花;青娥粉黛,說的是女子......”姤兒通讀了幾遍後,有了些頭緒,在呂岩旁邊小聲分析著,“‘仰目柳旁對影邀’,抬頭能看見的......對了,‘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一定是指月亮。那麼第四句祈求圓滿......”恍然大悟的姤兒興奮地轉頭看向同樣仰頭思索的呂岩說道:“我知道了!是——”

“我知道!花好月圓花好月圓!”不遠的人群中一聲激動的回答傳來,隨即一人衝上了臺子。

“真可惜。”呂岩笑著對姤兒說道。原本只是湊個熱鬧的姤兒並不在乎有人先她一步,只是關心著那出題人的反應,看看是否真是謎底。

“這位郎君真是才思敏捷啊,來來,大夥兒給點掌聲!”一陣給面兒的掌聲過後,出題人面色神秘地說道,“不過啊,這位郎君只答對了一半,倘若再努努力答對另一半兒,這燈籠郎君就能拿了去!”

“還有另一半?”姤兒歪頭驚奇道。餘光注意到呂岩嘴角浮上一抹笑,姤兒轉過頭笑盈盈地問道:“你是不是知道了另一半?”

呂岩成竹在胸地輕輕點了頭,小聲說道:“你方才是從詞意上去解謎,‘花好月圓’的確是一種正解。但是這首詩妙就妙在,它還能用拆字來解。第一句有些隱晦,後面倒是十分清楚,第二句‘心頭睞’,是說將心放在句首和第一個字組合;第三句的‘仰目柳旁’,自然是一個目加柳的一旁,這個字正好能用‘對影邀’來體現;最後一句,則是說把心與兌放在一起,整個便圓滿了。”

“所以這四個字是......”姤兒細細聽完呂岩的解釋,抬頭注意力又回到了那首詩。

呂岩偏頭看著一旁凝神思索的姤兒,心裡暗自說道:“傻瓜,那是兩情相悅啊。”

不過這謎底在姤兒領會之前,又被一人搶答了。姤兒雖然沒聽清那人說了什麼,只是看一圈人都轉頭看向了燈籠對面那人,便也順著人們視線望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