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股動脈穿刺的竅訣(4K)(第1/4頁)
章節報錯
鄭毅伸出手,在患者的大腿根的位置輕輕地摸了一摸。
很快,他就在患者大腿根部,腹股溝的位置上觸碰到了堅實而有力的跳動。
鄭毅明白,這種搏動感就是來自股動脈的跳動。
“嗯,沒錯,就是這裡,”鄭毅的心裡悄悄地念叨著。
在很多手術的時候,都需要從股動脈來進行穿刺。
有的時候為了監測患者的動脈血壓,或者給一些藥物。
也有的時候,就像是現在這樣,是為了進行介入操作。
有時候,為了能讓手術過程更加順利,減少無必要的操作浪費時間,很多醫生都會選擇在患者大腿根,也就是腹股溝的區域,股動脈走行的區域附近,將患者的面板切開。
然後一層一層已經探查,直到眼睛真正看到股動脈為止。
這時候,直接在股動脈上進行穿刺置管,雖然患者的損傷會略微大了一些,但是更能確保手術的安全。
可是鄭毅現在不能這麼做。
因為現在手術檯上的這位患者,要做的是區域性麻醉下的手術。
這種情況下,如果進行面板切開的話,這個刀口大概會有57公分長度。
並且股動脈的位置比較深,鄭毅需要一層層深入。
這樣的切口,要單純靠區域性麻醉,讓患者減輕疼痛,確實有一些困難。
經過了謹慎的思考後,鄭毅還是決定用傳統的方式進行股動脈穿刺。
這種股動脈穿刺方法,就是在患者的大腿根部也就是腹股溝區域,股動脈搏動的地方,用利多卡因進行區域性麻醉之後,使用穿刺針從面板往下進行穿刺,直接穿入到股動脈中,然後沿著栓子再伸入導絲,接著利用導絲來完成一層層的導絲導管的交換。
這麼做的優點是患者的損傷相對比較小。
但是有得必有失。
這種穿刺方法其實很考驗醫生的操作經驗和手法。
甚至其中還有一些運氣的成分在裡面。
畢竟這種操作的時候,操作著從頭到尾都不能直接看到患者的股動脈,只憑手的觸感進行穿刺。
這就導致了,操作的時候很容易扎不到股動脈。
如果穿刺的次數過多,反而會給患者帶來更大的痛苦和損傷。
真遇到點背的時候,到時候可能扎到十幾針都不一定能真正的完成一次成功的穿刺。
不過好在這一次負責穿刺也是鄭毅。
剛剛,他伸手摸到的動脈跳動的地方,就是為了提前將穿刺的位置確定好,提高成功的記錄。
確定好了位置,鄭毅感受著手指下方股動脈的跳動,用兩根手指,用力地壓住了患者腹股溝周圍的面板。
這麼做的目的,是利用面板的壓力將股動脈臨時的固定住。
畢竟人的動脈和靜脈不一樣,動脈系統的血管壁相對較厚,而且整個動脈相對的比較滑,為的就是它能起到自我保護的作用。
如果不固定的情況下,直接從面板穿刺的話。在針碰到動脈壁的時候,很大可能會被滑走。
哪怕你穿刺點的位置找得再好,穿刺的時候,針也會順著動脈壁滑到了一邊。
而鄭毅這種壓迫使得股動脈臨時被固定,穿刺時候股動脈的滑動範圍變小,讓穿刺人能夠更容易地完成穿刺
一隻手固定好了面板,鄭毅的另一隻手拿起了穿麻醉針,針尖對準了剛剛定位的地方,針尖略微傾斜。
“這樣應該就可以了。”鄭毅在心中暗暗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