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你不知道就算了。”在得知陸準什麼都沒幹,馮謙也就不好再多說什麼,拿過邸報放在一邊,才想起來問他一句,“你……冷不冷?要不要換身衣服?”

“你說呢?”陸準白了他一眼,沒好氣地反問道。

任是誰被兜頭倒了大半盆涼水在身上,也不可能沒有半點兒火氣。更何況,陸準的性格本來就是暴躁沖動,吃不得虧的。但奈何這麼幹的人偏偏是馮謙,這就讓他只能把火氣忍下,徒呼奈何了。

陸準嘆口氣,叫了親兵進來,隨意換了身衣服,又叫人將被澆得半濕的床褥更換掉。折騰了一大圈之後,陸準的酒也就醒的差不多了。索性也不需要睡了,和馮謙一塊兒去了內書房,商量這番變動之後接下來的事情。

※※※

在內書房坐下來,陸準反而是心中有些不安了,“說實在的,我還真沒想到這個案子會牽連到他。”

他這話說得倒是真的。

蕭贊固然有的時候是自己胡鬧的厲害,但那畢竟是老指揮使蕭崇德唯一的兒子。蕭崇德臨死之前求陸準答應下來,無論蕭贊做出什麼事情,都會給他留一線。雖然陸準和蕭贊年紀相仿,但這樣的請求也就無異於是有‘託孤’之意了。

陸準受蕭崇德的知遇之恩,未及報答。本來對於他的兒子,幾次都是在痛下殺手之前又想起這一份感情來,才急剎車似的住手放了他過。就算是上一次,蕭贊膽大包天的把享殿炸了,意圖透過這種拙劣的方式去嫁禍陸準,但最終卻是‘偷雞不得蝕把米’,還是馮謙將禍水東引,這才免除了他的罪過。

如果可以,像現在這種互相之間平安無事的狀態,陸準是想就這麼一直保持下去的。但誰知道,‘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邸報傳到這裡,怕是蕭府也早就知道了事情,還不知道蕭贊心中會如何做想呢!

“說起來,也可以算他是咎由自取的。”馮謙如是解釋道,試圖給陸準寬心,“你想想,自隆慶改元以來,蕭贊他惹了多少事情?你又替他擔待了多少事情?現在朝廷是以孝陵衛頻發事端的事情見責於他,也不算是冤枉了他。我反倒是覺得,他在指揮使的位子上,非但不會有什麼建樹,反倒是以後再一時興起還不知道要鬧出什麼樣的事端來,這樣也好,這才算是真的消停了。”

“可是……”陸準還是覺得不太好,“人家的指揮使世職也是祖上傳來的,就因為這個,突然就斷在他的手裡了,這日後……都沒法跟祖宗交代。”

“又沒讓你交代!”馮謙哧道,“你還是管管好自己吧!他要是找上門來,你不妨發發善心。他要是遠遠地避開你,你也不算是對不起老爺子的交代。畢竟,老爺子最後的那些時日裡,祖上的榮光早就不再是什麼要緊的事情了,所慮所思的無非就是蕭贊那個不肯消停的性格,怕他日後出什麼大事情。這回不會出事情了,不是正好遂了他的意嗎?”

“嗯,你說的倒是也有道理。”在馮謙的開解之下,陸準點點頭,算是將這事情暫時的放下了,但邸報上所說的要接替蕭家掌管孝陵衛的那位名叫梅鳳五的老頭兒倒是讓他大感頭疼,“你說,朝廷怎麼想起了他啊?”

怎麼想起來的?道理倒是很簡單。

孝陵衛兩個世襲指揮使最為歷史悠久的家族,一個是蕭贊所代表的蕭家,如今算是玩兒完了;另一個就是梅鳳五的梅家,這回倒是隱隱有了崛起之勢。

和蕭家一樣,梅家的歷史最早也是可以追溯到太祖洪武年間,而且同樣也是勳貴國戚之後。始祖名叫梅思祖,是大明開國功臣,爵封汝南侯。

這個人實際上是個牆頭草,先後叛投劉福通、張士誠,直到至正二十六年四月才投靠了朱元璋。大封功臣的時候,朱元璋認為有七個人是在天下形勢未明的時候,沒有采取觀望態度,而是主動歸附,就將他們統統封為了侯爵,這七個人裡頭,就有梅思祖一個。

若是說梅思祖本人,壽命不算長,但卻是開國功臣之中難得的得了善終的一位。不過如果因此而說他運氣好,那也不是。活著的時候雖然沒有受到什麼大獄的牽連,但那是因為他死的早,洪武十五年就死在了征伐雲南的路上。

直到洪武二十三年,震驚明廷的胡惟庸案爆發,太祖皇帝因此借機廢丞相,全分六部,順便牽連了一大群人。被牽連的人裡頭,就有梅思祖一個。而梅思祖這個時候已經死去將近十年了,但兒子梅義還活著,家眷也還活著,於是追究責任,全家被殺。其中唯一倖存的,就是梅鳳五這一脈的祖宗,名叫梅殷。

他之所以能活著,不是因為別的,就是因為他是皇親國戚。娶了太祖皇帝的女兒寧國公主,作為女婿,相當成功,算是太祖皇帝比較喜歡的那一種。

不過這人運氣也不好,或者也可以說是不會站隊。成祖永樂皇帝率兵清君側,奪侄兒的皇位的時候,梅殷作為大將奉命在淮河防守。永樂皇帝派人借道,結果遭到了拒絕,無奈之下,永樂大軍只能繞路而行。直到南都城破之後,這位盡忠職守的駙馬爺依舊在淮河苦苦駐守,希望聽到朝廷大勝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