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改拆

九月初,第一批木材入市,與公吏期許的不同,木材無人問津,一度冷場,眾公吏一時間流言四起,紛紛討論州府決策失誤。

堆貨場上,一根根木材整齊碼放,已經堆成了小山,幾員公吏穿梭在木山間清點數目。

“木材堆放要有序,先進者先出,一定要做好防水防潮,一旦出現朽木,立即上報。”

廉希憲這幾日忙的不可開交,木材的運輸儲存工作遠比他想的艱難,雖然他心中不止一次罵楊彥全不智,但對本職工作尤為上心,時時擔心天氣,多次向州府申請遮蓋布,就差睡在堆貨場了。

值此時,兩位商賈打扮的人物走入貨場。

“你們這裡誰是主事?”

“是我是我,商客要賣木材?”廉希憲一臉陪笑,做起了他十分厭惡的商賈行當。

“我等是陳老太公的捐客,老太公欲購置一批上等木材,不知尊主可容我等挑選一二?”商賈擺明身份道。

“生意沒有強買強賣之事,商家自選即可。”廉希憲一聽是陳旦的人喜上眉梢。

不過很快廉希憲的惡夢就來了。

“我等只求直木,此木有一段彎曲,不可取。”

“此木一人懷抱有餘,不可取。”

“此木有蟲洞,不可取。”

“此木浸水”……

廉希憲想罵人,更想打人,這兩個傢伙的要求太苛刻了,數百根木材只選了三十餘根,有一點瑕疵的都不要。

好在陳家商賈出價高,付錢也爽快,現錢交易,自備馬車,無需公吏承擔後續工作,且言三日後再來挑選。

陳家的動作確實有引領性,同天便有別的木材商人來看貨,但購買者寥寥。

兩天後,州府後堂。

“先生,楊保賢做事欠考慮,只是一心發動民夫尋伐良木,但從沒想過售買之事,如今貨場堆木成山,很快便有腐朽之患。”廉希憲向王鶚告狀道。

“楊孔目,這是怎麼回事?”王鶚不悅道。

“府君,生意之事向來有風險,現有人購買木材,州庫仍有收入,只是未達到預期而已。”楊彥全不急不躁的起身回應。

“徵調民夫本非長久之計,無薪酬勞金幾人願出力?強行逼迫,定會適得其反。”廉希憲為民夫叫屈道。

“那就出錢出糧,讓砦民心甘情願上山尋木。”楊彥全也承認自己考慮欠佳,願意補償砦民。

“那州府還能落下什麼?”廉希憲質問道。

“那一貨場的木材不就是州府所得嗎?”

“沒人要,遲早腐爛,屆時還要州府派人清理,你楊彥全的罪過可就大了。”廉希憲把這些問題先擺到桌面上,就是防止楊彥全犯下大錯。

楊彥全就在等廉希憲說這句話,隨即楊彥全向王鶚一拜道:“府君,廉兄所言也不無道理,既然這些挑剩下來的木材沒人要,不如儘早安排。”

“何解?”

“北巷坊年久失修,房屋多倒塌,不如就用這些挑剩下來的木材修繕街坊門戶,一改光化面貌,對府君而言也是功勞一件。”

“修繕坊市?這未嘗不是一個方法,但州府沒有多餘銀子來籌措此事啊。”

光化州架子起的高,每年稅務佔大頭,內庫拮据,真有什麼大工程都是碾榨墟市,金玉其外,敗絮其內。

“拆改墟市!”楊彥全語不驚人死不休。

“楊孔目可知自己在說什麼?”

墟市是光化的地標,從嘉定十七年始至今一直是光化州官民對外炫耀的資本,朝廷也曾多次提及墟市利民之惠,楊彥全竟想砸了這塊金字招牌。

“墟市昔日之優勢在邊貿,但如今已蕩然無存,墟市在北,不近水路,車馬運輸多有不便。

拆改不等同銷燬,而是將墟市主體搬到光化城中,光化城依漢水而建,航路暢通,更容易引來商賈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