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六案孔目

縣衙大牢中來了一位奇怪的人。

此人高鼻樑,深眼窩,眼似琥珀,身高八尺有餘,一身靛藍士子服著身卻顯得格外和諧,有股子別樣雅氣。

與此同時,牢檻內的楊彥全蓬頭垢面,衣衫破爛,精神狀態尚可,打著哈欠,眼角掛著眼屎。

西域士子站定身形向楊彥全拱手作揖,行了個大禮。

楊彥全不敢怠慢,連忙起身以禮回之,這有關乎個人品行修養,在哪都很重要。

“大興府,廉希憲。”

廉希憲,字善甫,回鶻人,祖籍高昌,其父布魯海牙曾為蒙古國廉訪使,其母為舊遼女。

後來燕京被河北東路都統制郭侃攻破,改為大興府,布魯海牙一族被俘,內遷山東密州,廉希憲被全平章選中,從小為質在臨安遊學,是為太學門人。

“光化軍,楊彥全。”

廉希憲這個名字楊彥全聽史潤講過一次,此人篤好經史、手不釋卷,有次被全平章叫去府上問學,一本孟子讀的滾瓜爛熟,解義信手拈來,遂有了“廉孟子”之稱。

“廉某少時曾與王仲謀當過兩年同窗,他是廉某友人中脾氣最衝,最敢說話的一人,廉某沒想到他會請王直學出面救人,故而廉某很好奇到底是什麼人能讓王仲謀如此上心,今日一見卻也明白了七八分。”廉希憲席地而坐,邀楊彥全同坐。

“楊某不知從何時變成了稀罕物,想來應是楊某和朝中某位要員長相相似,才引來這麼多賢士名流相見。”楊彥全自嘲一笑,世上事向來如此,萬般努力千般本事不如一張相似的皮囊。

“不錯,那人對廉某、王仲謀的影響頗為深遠,以至於廉某已將自己當做宋人了。”廉希憲正面回應了楊彥全的猜想。

“那人是誰?”

“到時候你就知道了。廉某來尋你想問一事,是你暗中操控墟市商賈,使墟市走向衰敗嗎?”

“楊某哪有那個本事,只不過是後來人激發了矛盾罷了,人性反覆,只要讓其嚐到了好處甜頭,那就很難再忍受壓迫了,甚至反抗之勢會愈發兇猛,商戶們亦是如此。”

怪只能怪常舉文短視,察覺不了大商行想要離開的決心,又對小商戶施以強徵,水面的平靜就被這一顆石子所打破。

當然破與不破已經是時間問題,水下早已是波濤洶湧了。

“光化墟市敗落,光化城不復昔日繁華,再難與襄陽府一爭高下了。”

“本來就是強行堆砌的虛物,說到底不過一小城爾,只因城中出了一位萬人之上的人物,把光化城抬到了過高的位置,如今大石落地,重歸平凡也不錯。”

楊彥全心中沒有任何惋惜,這對光化城,對墟市都是一種解脫,再也不用每年和襄陽府攀比,從而加重百姓的生存壓力。

“老師說了:此非官之幸也,實乃民之苦也。楊兄見識非凡,廉某佩服。不過要如何平穩過渡此事呢?”廉希憲跟隨王鶚遊歷就是要學習治政的經驗和方法,把書本上的東西運用到實處。

“楊某能想到的只有兩個法子:要麼城市改造,要麼墟市轉型。”

“何解?”

“這種事一言兩語說不清楚,想來廉兄近期內不會離開光化,不如待楊某出去後好生講與你聽。”

楊彥全留了個心眼,這種大政方案是他在牢中想了多日才理清楚的,未得官長器重前斷不可言語示人。

“你這人好生狡猾,不似良善。”廉希憲自詡品格高潔,羞與楊彥全為伍。

“楊某肯定是信任廉兄的,只是事以密成,言以洩敗。廉兄乃雅量之士,楊某區區小心思望廉兄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