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沉下心來(第1/2頁)
章節報錯
七月十三,窩闊臺退兵太原,只留劉黑馬部與重喜部分守河中府與懷、孟二州,自此聲勢浩大的蒙軍南掠告一段落。
八月初三,宋庭旨意到達長安城的第二日,廳堂內已站滿了文武,議論之聲不絕於耳。
“璞玉啊,如今也是一方帥臣了,要想當年趙帥、孟帥在時,我等也是同營兄弟,日後要多多聯絡呀。”江海是此間最活躍的一人,恭維後進,吹捧同輩,見禮尊長,好似如魚得水,完全與他在戰場拼殺時是兩副模樣。
“江兄謬讚,珙有今日全靠官家聖恩、侯爺提攜,不敢稱功矣。”孟珙連連擺手搖頭,一副謙遜模樣,隻字不提私下聯絡,畢竟如今京湖武將他為首,不想江海舊部與其藕斷絲連。
“哈哈哈。”江海一笑而過,心中不賁,暗嘲:都要看看孟小兒能有多大本事,不靠依某家,荊襄你能調動幾人?
值此刻,一身紫衣的全侯爺入了堂,堂中肅然,靜待全侯爺落坐。
“拜見相帥。”
“諸君請坐。”全績落坐高臺,右肘撐在扶椅之上:“甘陝一戰,歷時近兩載,在座諸位皆是勞苦功高,朝廷既有重賞,還望爾等日後勉之。”
“謹尊相帥教誨。”眾人齊答。
“趙使帥何在?”全績微微點頭,喚了一人。
“下官在。”趙範入堂中拱手答。
“此次甘陝傷亡統計如何?”全績現在最關心的就是這個問題,如果傷亡過大,那麼甘陝軍新建就會有阻力。
“回相帥,自河關防守以來,我軍歷秦鞏之戰、積石之戰、蘭會之戰、蕭關之戰、奪鳳翔之戰、橋山之戰、中部城之戰以及守鳳翔、圍取陝北、力退蒙古、火併金兵、收復京兆諸州地,其中守鳳翔與橋山之戰、蕭關之戰傷亡最為慘烈。
一概統計亡者八萬六千四百五十五卒,傷者十二萬七千餘,另有四萬六千餘糧兵鄉勇在戰場傷亡失蹤,九千餘民夫運糧開路期間亡故,總傷亡達二十五萬餘,可謂死傷慘重。”趙範說話間府吏抬進來了三大箱名冊錄,亡故者一一在列。
全績面無表情的應了一聲,十數萬條人命都填在了這場耗日持久的戰事中,他身為主帥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即日起用朝廷賞銀築立功勳碑,以奠亡者。”
“相帥,這是……”趙範剛想說明朝廷賞銀是用來籌建侯府的,但被全績抬手製止。
“其他事宜一概拖後,給本帥修一座高大宏偉的功勳碑,凡有名姓者皆錄之,本帥要讓日後安居於關中之地的百姓都知道,他們今日之安逸是多少將士用鮮血鑄就。”全績其實已經上報朝廷討要撫卹銀錢,但朝廷諸部遲遲不見動作,那全績就用實際行動來討要亡故將士家屬應得的銀錢,換句話說只要朝廷沒一個安撫的準話,全績會一直延後班師回朝的事宜。
“是,相帥。”趙範即退回席位。
全績環視了一眼眾文武,文武皆避其目光,自作恭順:“甘陝之事已畢,為防止蒙金亂境,本帥決定組建甘陝軍,以做保家衛國,凡日後甘陝任職將領失一城一地者,不問緣由以軍法正典行,爾等可明白?”
“是,相帥。”
“好,那本帥草擬一案,諸位有何異議儘管提出。
禁軍步騎所剩人馬,由杜庶領三千騎隨杜杲入山東,三年之內整編山東北軍,與淮東趙葵、京湖孟珙成協防之勢。”全績抬眼看向杜杲身後的年輕將領。
“末將領命。”杜庶,字康侯,杲之子,少隨軍中,已歷禁軍營。
“此外,餘玠領原部萬人入利州,劉整領一萬卒入蘭州,二者所領禁軍即日起歸甘陝軍。”朝廷逼著全績自斷臂膀,那麼三人歷任地方全績自然要給他們禁軍的精銳。
“末將領命。”餘玠面露欣喜,劉整則有些悶悶不樂,說實話他並不想離開全績身旁,這幾年的帥所親衛讓劉整對全績的感情無以復加。
“此外川蜀軍與鄂州軍各調三萬人駐守鳳翔為甘陝中軍主力,歸鳳翔知府曹友聞調配,巡防全境。
至於曹友聞原有的天水軍所部依舊駐守積石州,攜郭蝦蟆的會州軍同屬甘陝西軍,統一由臨洮路都統劉整調動,謹防中興府的闊端。
而後高稼原有的沔州軍併入利州軍,歸餘玠調遣,同屬川蜀軍列。
鄂州軍所餘的一萬步騎與蒙軍降將郭德海部、張柔部的兩萬餘步騎、汪世顯的秦鞏諸軍歸屬忠順軍,由江萬載所領,隨孟珙入京湖。
另從禁軍、忠順軍各調一萬步騎組建甘陝東軍,由京兆府鈐轄王堅所領,在同州至武關一線防守劉黑馬與移剌蒲阿。”
“咳咳!”江海不合時宜的輕咳了一聲,不知是心裡難受,還是嗓子難受。
全績會意無奈一笑:“甘陝三軍皆受制置司副使江海節制,諸將可有異議?”
眾將無人敢反駁,畢竟禁軍拆的最多,本部只剩下不到三萬人以及一千重甲兵、一千鐵鷂子。
“相帥,末將雖是降員,但在此役中也有一些苦勞,不知朝廷……”汪世顯實在是坐不住了,他的地盤和兵馬都沒了,而且多次充當先鋒,打的也不算難看,這至少可以賺回一些功績吧,但現在似乎是石牛入了海,聽不到一點響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汪世顯、郭德海、張柔你三人暫歸禁軍,本帥日後自有安排。”全績知道這三人統兵能力都不弱,但還是不放心將其安插在地方,畢竟時勢風雲變幻,他們投了一次宋,保不齊哪天又倒戈相向,還是再觀察一段時間的好。
“是,相帥。”郭寶玉新逝,郭德海現在沒有別的心思,全然沉浸在悲痛之中。
二人聽郭德海同意,也不好再多說什麼,領命即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