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乘風起(第2/3頁)
章節報錯
“恭喜官家,賀喜官家。”眾大臣再拜,懸著的心總算落地了,這場曠日持久的戰事終於結束了。
“同喜,同喜!朕要犒賞三軍,封賞有功之臣,眾卿有何諫言?”趙昀大手一揮,豪情萬丈。
“官家,在此喜慶之時,老臣本不該掃了官家的興致,但老臣已整理了戶兵兩部遞上來的情況,唉!著實不容樂觀。”曾從龍出列諫言。
“曾卿非要此刻說嗎?”趙昀微微皺眉,曾從龍這老傢伙是這群人中最剛正的一個,言語從不避諱,整日給趙昀潑冷水,是典型性的直良之臣,正因如此趙昀對其也很無奈。
“不錯,此役動用兵甲二十餘萬,糧運青壯達百萬餘,國庫存糧不足半,京湖屯糧十去七八,川蜀府庫告罄,更有銀錢累耗以山計,百姓衣食堪憂,雖有大捷之喜,但百姓食不果腹有動盪之因,望官家體恤民情,暫休戰事,修養生機。”曾從龍這個錢袋子當的不容易,他深知若是再打下去未攘外而內潰。
“臣附議。”喬行簡與鄭清之、余天賜出列附和。
“金人已成搖搖之勢,朕亦有信心一擊潰之,進而滅國,以雪百年之恥,卿等何故?”趙昀沒想到情況已經如此嚴重,在他的認知中堆積如山的庫銀庫糧至少還能再打兩年。
“官家,這幾年來戰事是過於頻繁了,從守關外五州開始,徵山東五州,闢台州,應對李全、晏彪,以及此次舉國之力收復甘陝,年年有戰事,月月不得閒,臨安城這幾年的光景都蕭條了,是時候讓天下歇一歇了。”老相崔與之是堅定的主戰派,但主戰不等於死戰,民生安穩是內基,沒有了根基如何建立馳騁天下的高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趙昀坐於臺上久久不言,臺下眾人都能感覺到他的不甘,許久,趙昀慢悠悠的開口:“就依崔相之言,暫罷戰事!”
“官家聖明。”
“兵事就如此說定,咱們接下來談一談封賞之事。”趙昀說起此事,才拾起了幾分興趣。
“官家,川蜀帥臣李埴的乞祠劄子已在樞密院壓了兩月,這一次不同意恐怕不行了。”鄭清之已經接了李埴三年的辭呈,再沒有答覆,他都沒臉見老帥了。
“罷了罷了,李老帥此次支援甘陝最為盡心,功在社稷,既然他不願意再為官,朕也不為難了,批了吧!就以資政殿大學士,丹縣開國伯致仕吧。那川蜀制置使可有人選?”趙昀也看煩了李埴的辭呈,若不是全績強烈要求等到戰後,趙官家早就答應老帥使了。
“利州都統,副使黃伯固如何?”陳貴誼提了一人。
“忠心有餘能力不足。”崔與之微微搖頭。
“官家,吳潛在山東也有四五年了,各中政務他也熟悉,不知可否?”鄭清之再提。
“善!現如今甘陝已定,川北無戰事,吳潛入川蜀可經營民生。”崔與之本是蜀中帥臣,對吳潛這個後生還是十分滿意的。
“那就定吳潛,擬!吳潛拔樞密院直學士,太府少卿,川蜀制置使。”趙昀對川蜀帥臣這個位置十分重視,曾多次詢問全績日後何人能代替李埴,全績提過三個人分別是禁軍殿前司虞侯,馬軍都統領杜杲、福建鹽務司參議,建寧知府董槐以及山東制置司副使,山東屯田司副使吳潛,正好鄭清之提的就是吳潛,合了趙昀的心思。
“另外調宋慈去成都府做提點刑獄公事,黃伯固嘛也不能不賞,那就升成都知府,至於利州都統……”利州是串聯川蜀與甘陝,關內關外之要地,選派一個合適的人不太容易。
“官家,孟鈐轄如何?”喬行簡作問。
“不可,孟珙朕有他用。”趙昀微微搖頭,孟鈐轄立了這麼大的功,一個利州都統小了。
“那就殿前司虞侯,步兵統領人餘玠如何?餘玠此次牽制闊端也功不可沒。”鄭清之是吏部主官,對於用人的事他不能不提建議。
“好,就用他。擬餘玠右遷驍騎尉、樞密院副承旨,利州路都統。”全績手下有禁軍三虎,分別是杜杲、餘玠、劉整。這三人從禁軍重組便跟著全績南征北戰,皆有赫赫功名在身,利州交給餘玠,趙官家也放心:“如今餘玠得了官職,禁軍三將也該歷任地方了,杜杲是三人中的主將,年齡最長,武藝僅次於劉整,且兵馬功法嫻熟,又有治政之能是不可多得的全才,議一議吧。”
余天賜也聽出了話音,趙昀在向樞密院妥協,折去全績的雙臂,但讓全績穩坐殿前司都指揮使的位置:“官家,杜虞候出於官宦世家,文武兼備,可入山東為制置司副使,調教山東軍,以備戰時之用。”
“這……”趙昀這幾年來向山東派了不少文官,但一直沒有插手山東的軍隊,趙官家自然是希望山東軍令行禁止,完全聽從朝廷調配,但又怕左右生了誤會,讓君臣之間生了嫌隙,畢竟彭義斌是義軍首領,而山東北軍也向來只聽他一人指揮。
“可行,官家,如今彭帥是朝廷官員,不可能一輩子任職山東,以他的功績遲早是要入樞密院的,屆時又有誰人來統領山東北軍呢,彭家子侄?還是庸俗之將?杜虞候有這個本事,官家不必擔心。”崔與之要做的就是給彭義斌轉換思維,他現在是朝廷正四品的開國伯,日後有可能成為侯爺,國公,乃至死後封王,不再是一介草寇,既然是宋軍將帥任職也不可能在山東一地,倘若如此,山東的大宋旗還有什麼意義?